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农村淘宝打着帮助农民卖农产品的旗号实际上却是为了把大量淘宝货卖到农民手里,农村淘宝不但不能让农产品顺利卖到大城市走向市场,反而成了淘宝货消费阵地。
《焦点访谈》指出,农村电商简单说来主要做两件事:一是让工业品走进农村市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业品下行;二是把农产品卖到城里去,也就是农产品上行。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农产品上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当地群众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事实恰恰相反,淘宝平台并不扶持,农民想通过自身努力在淘宝上卖农产品难上加难。
淘宝农村服务站收入来自代购分成
央视记者表示,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实施农村战略,启动“千县万村计划”,要在未来3到5年内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福建长汀的钟燕海就是村级服务站合伙人,她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农民在网上代购,但说到帮农村卖农产品基本上不可能。
目前,钟燕海月收入过万,其中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帮助周围村民从网上代购买淘宝货,每月代购商品高达几十万元。要实现更多的代购数额,就要让村民信任自己,为了招揽人气,很多当地服务站也是招数百出,有的还设置了牌桌和麻将桌。
让农产品走出去花费巨大难如登天
央视焦点访谈记者调查发现,服务站为了让农民掏出兜里的钱,可谓是不遗余力。但农产品并不能在淘宝网上顺利卖出去也成了一个最明显问题。央视记者表示,网上卖任何产品竞争都很激烈,电商平台众多的网店,只有排名靠前才能吸引消费者关注。先低价引流,提高自己店铺的排名,再逐步涨价,赚取利润,这是很多网店吸引消费者最基本的套路。
如果靠低价引流不能让自己排名靠前,还可以在首页做展示,但只要有人点击,就要给淘宝平台付钱,相当于做广告。农村淘宝合伙人华茜现身说法,在电商平台上随便搜索一种农产品,就会有成百上千家网店扑面而来,竞争激烈不说,还鱼龙混杂,想让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在网上脱颖而出很是不易。且不说成为金牌网店,就连获利生存都成问题。
华茜指出,农产品本身利润就很小,花钱去做推广,连本钱都很难赚回来。农村淘宝显然在农产品上行和下行的平衡上出现了问题。
借道政府扶持却不为农民做事
但当地政府在项目上的投入并不少,在淘宝网和地方县级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里,记者看到,协议宗旨是“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当地农资、特色农产品产业的电商化发展。合作的条件是,地方政府要为该电商平台免费提供了五年不少于一千平米的运营中心场所,每个村级站点不少于50平米,此外地方政府还要支付一笔不少的培训费、广告费。
之前媒体报道的农村淘宝合伙人余学义退出淘宝一事曾引发广泛热议,余学义撰文指出,农产品并不能在淘宝上获得很大销量,要想获得大的流量就要支付不菲的费用。天猫平台的保证金就需要20万,差不多是农民们几年不吃不喝的总利润。
央视记者先后走访了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很多的农村淘宝平台与各县市合作的县级运营中心,在仓储区,每天早上都可以见到繁忙的工作场景,大量的外地邮包在这里分发装车,被运往各乡镇农村。而为了推广本地农特产品,每个县也都在运营中心设置了地方农特产品的O2O线下体验店,可这里却大都无人问津。
焦点访谈指出,中西部地区大多都是农业县,工业欠发达,虽然农特产品物产丰富,可是不少优质农产品不仅卖不上好价钱,甚至连卖出去都很难。发展农村电商,各县市大的愿望是助力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央视焦点访谈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村级服务站的合伙人们,能帮助村民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方便群众,可是这能赚钱再花钱,只花钱不赚钱,最后还谈什么脱贫致富呢?
央视记者表示,如今,各大电商平台不约而同都看中了农村市场,都在跑马圈地。相比而言,对于工业品下乡,大家都做得风生水起,争先恐后,而对于如何实现农产品上行,似乎办法不多,热情也不高。
这是什么原因?做农产品上行,究竟有哪些困难?央视表示还将继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