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Pay在中国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记者日前在上海南京西路几家ApplePay合作商铺走访时发现,目前每天使用ApplePay付款的客户仅占个位数,而微信、支付宝支付则是绝对的主流。距2016年2月18日ApplePay正式在中国上线已经过去一年之久,虽然在上线12小时内的绑定银行卡数量超过3800万,但时至今日,曾经红极一时的ApplePay在华拓展已然困难重重。

一位银行高管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ApplePay上线之初,银行和银联其实非常看好这一类非接触式支付方式的未来,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去推广,但由于此类支付方式的用户体验稍逊,且在市场推广方面场景有限,最终败下阵来。

而银行目前已经意识到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应该改变思路,开发自己的二维码支付或是选择与微信、支付宝展开合作。

  ApplePay在华陷入苦战

以ApplePay为主导的非接触式支付在与微信、支付宝为主导的二维码支付的博弈中,似乎已初现败局。微信、支付宝以高达3100亿元备付金规模占领境内移动支付市场前十名的90%份额。而剩下10%的市场中,如果将银联体系计算在内,ApplePay、SamsungPay、小米Pay、华为Pay,以及银联云闪付等“非接触式支付家族”依然处在长尾部分。

“产品本身的体验是ApplePay失利的原因,”上述银行高管总结道,“首先是二维码支付的体验优势很强,ApplePay整体的便捷性和操作的简易性比不上微信、支付宝,消费者的感受一定是微信、支付宝更简单,相比而言,由于牵涉多方并且技术复杂,因此整个过程更繁琐;其次是推广投入和营销活动做得不够充分,没有像微信、支付宝那样建立更多的使用场景,在更广泛的支付环境为用户提供大量优惠补贴,因而没能够占得先机,培养起用户习惯。”

补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用户习惯的方法。在推广阶段,微信、支付宝通过大量补贴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几乎所有关键区域部署二维码的使用,并且通过各种线上线下优惠促销手段补贴用户。“它们给用户提供大量优惠补贴,很多线上App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都可以打折。”一位正在使用支付宝付款的用户对记者表示。

而ApplePay除了与银联和银行合作,初始的推广,无论线上线下都没有在人力、物力上砸下血本。线上推广中,ApplePay除了没有像微信、支付宝的“红包优势”,也没有为用户提供大幅度优惠补贴;而在线下,ApplePay也忽略了毛细血管般的长尾支付场景,例如只专注于星巴克、7-11、KFC等消费场景,而忽略“杂粮煎饼”等小商小贩。

即使是ApplePay的忠实拥护者,到现在也不得不承认它的问题,“我自己其实还是愿意使用ApplePay的,因为它对于我们这种风险意识较强的客户还是有很强吸引力的,但ApplePay确实在使用的时候体验还不够好,即使到现在,我去便利店买东西还是会发现,第一,收银员不了解并且不能熟练使用ApplePay收款,其次刷卡机不够灵敏,很难找到POS机上的对应位置快速刷出,并不像推广时说的一刷即可。在使用过程中,环境和体验都有问题。”有用户如此反映。

同时,相较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无门槛的使用体验,非接触式支付的门槛要高出许多。首先,从设备上来说,拿ApplePay举例,只支持iPhone6及iPhone6S以上的苹果手机,并且系统需要升级至iOS9.2及以上。其次,绑卡过程中诸多验证的繁琐,以及实操过程中POS机的各种不配合,很容易就降低了ApplePay在用户心中的好感度,更谈不上养成使用习惯。

再者,从商家的角度来看,首先,一台带有非接触式扫码功能的POS机安装需要上千元的成本,而二维码支付只需要打印一张二维码,安置扫码器就可以了。其次,学习如何使用ApplePay收款的一整套流程显然也要比扫二维码来得复杂。仅凭这两点,商家的偏向性就会非常明显,而用户也不再会计较多打开一个App页面这个步骤。

  曾被寄予厚望的近场支付

事实上,银行和银联最初对以ApplePay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支付抱有很大的期望,一度认为这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可以帮助银行和银联对抗二维码支付,至少能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平分秋色。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年的时候,银行都认为,推出NFC非接触式支付(近场支付)可以有效对抗二维码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扳回一局。再加上SamsungPay、小米Pay一起推出NFC支付,或对现有支付格局形成一定冲击。即使整体便捷性比不上微信、支付宝,但除去绑卡步骤较为繁琐,使用过程中的一挥即付,不用打开App还是很方便的,其次安全性和额度大也是优势所在。

之所以银行对这种非接触式支付方式抱有如此大的信心,是因为从理论上来看,它的确有很多好处。BostonRetailPartners(波士顿零售合作商)今年初的数据显示,在美国的移动支付领域,ApplePay目前独占鳌头拥有36%的市场份额。基于NFC近场支付和指纹作为签名,非接触式支付的安全性要比二维码高出很多个量级,也能处理微信、支付宝所无法支持的大额支付。而向来谨慎的传统金融机构,也是看中了安全性这一巨大优势。

“进入中国市场之初,银行们都认为借助ApplePay和银联本身巨大的号召力和标杆作用,NFC支付前景可期,各家银行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其中。”一位支付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015年“双12”当天,中国银联便联手2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发布“云闪付”,首次在国内上线“一挥即付”的支付方式。银联方面人士当时的看法是,“云闪付实现了移动支付安全性与便利性的最佳结合,代表了未来移动支付主要的发展方向。”业内普遍观点也认为,二维码产业链由互联网巨头主导,占据先发优势,而NFC则由传统金融机构主导,并预判未来两种技术路线并存。

随后,三大运营商也加大了NFC移动支付的推广,同时,SamsungPay于2016年3月、小米Pay于2016年4月、华为Pay于2016年8月先后上线,联手银联和商业银行加入非接触式支付家族,与二维码支付正面竞争。

银行攻坚二维码支付

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对非接触式支付节节败退的境况,嗅觉一向敏锐的商业银行早已有了新的打算。

“其实,对于银行来说,一方面是要看用户使用何种支付方式,但最看重的是在支付方式背后,用户选择哪家银行账户。”有银行人士称,一些银行努力成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身后首选的银行账户,而不是取代它们。

众多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推出扫码付的服务,例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率先转向二维码支付市场,试图用银行体系的二维码支付来占据市场。建设银行近日正式宣布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在业务、技术、信用、服务等方面相互合作。

银联于2016年12月12日,即前一年上线“云闪付”的同一天,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用以支撑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的有序发展。

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8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1.7%,同比增长达126%。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7-05-02 15:17:37
互联网 Apple Pay下一步:iPhone用户能用手机相互转账
传闻已久的Apple Pay对P2P支付的支持可能在今年实现。外媒报道称苹果公司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为Apple Pay增添用户间转账的新功能。 <详情>
2016-10-31 09:38:27
互联网 Apple Pay好用?那它也当不了中国的现金杀手
虽然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发展比美国慢一拍,但是依靠互联网封闭和人口规模的优势,发展进化速度是美国不能比的。本来,电商、O2O都是美国先搞起来,但是如今比普及,比服务, <详情>
2016-08-04 14:27:59
互联网 央行下发条码支付规范征求意见稿,首次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2014年,央行曾叫停二维码支付。不过,监管法规还是随着科技发展作出了改变——2014年3月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理由是线下二维码支付存 <详情>
2016-07-01 10:55:41
互联网 上线4月有余 Apple Pay处境依旧很尴尬
在中国大陆地区,纵使Apple Pay有千万般美好,也抵不上一句“满减优惠”,如果摆脱窘境,苹果要做的还有很多。 <详情>
2016-06-08 09:37:07
互联网 Apple Pay入华百天 说好的“三分支付天下”呢?
“自从用上Apple Pay,每天六块钱的酸奶只用给一块多钱,今天真是创了新低!”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