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CES展已经闭幕,本届展会共吸引全球超过4000家参展商参加,参与报道的媒体数量更是超过1000家。其中,全新亮相的品牌LUCI,在本次展会上获得了美国超过300多家媒体的报道,现场更有接近5000名观众体验了其最新推出immers、alyx两款产品。这家公司为何受到媒体青睐?LUCI品牌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美国CNN电视台记者现场体验LUCI产品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一行现场体验LUCI产品
LUCI连推两款产品 聚焦下一代沉浸式娱乐
本届CES展上,来自全球化科技和娱乐公司LUCI推出两款产品,分别是主打“沉浸式观影”的IOD新品类产品immers以及定义全球第二代VR显示的alyx。据LUCI官方统计,展会现场,不仅频频有包括知名媒体Yahoo、Forbes、ecoustics、CNN、WPRI TV以及国内的网易、搜狐、腾讯等国内外媒体进行采访和体验,整个展会期间,共有累计约4000多名观众体验了成品机型的immers,更有约500名受邀专业观众,体验了alyx。对于产品口碑,现场媒体和观众亦打出了高分,全球知名时尚男士奢侈品杂志《August Man》更是将LUCI旗下产品immers评选为本届CES的TOP8产品。
LUCI为何能够火爆CES,除了在技术方面的突破外,还与其在沉浸式娱乐及VR领域严谨低调认真的研发精神和工作作风有密切关系。
体验者现场感受immers“沉浸式观影”的魅力
体验者现场感受LUCI产品
LUCI品牌进化:有温度极简主义的品牌之路
LUCI并非是VR领域的“新人”。早在2014年,一家名为immerex的公司在美国硅谷注册成立,彼时,immerex尚未推出其LUCI品牌,恰如其发展思路,针对VR及沉浸式娱乐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2016年,这家公司推出第一代产品,并先后在美国E3、中国Chinajoy以及日本东京电玩展进行巡展体验,immerex的首轮亮相,就以其在底层技术优化以及轻薄、时尚的外观设计方面,赢得了一片赞誉。尽管如此,基于对产品极致主义的追求,immerex并没有急于进行产品的量产及销售,而是追求极致,进一步进行产品迭代和技术优化。2017年3月份,immerex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成深度合作,成立VR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VR行业的科技前沿技术。随后immerex进行了品牌升级,推出LUCI品牌,以致力于发展下一代沉浸式娱乐体验,唤醒人们的感官,让用户的情感与内容共鸣。同时,他们还在VR内容拍摄制作等领域继续深耕,对VR进行深入探索。终于,在沉寂一年之后,在2018年开年的CES展上,强势推出了两款产品。其中,immers在第一代设备基础上进行了80余项升级优化与改进,在屏幕、光学、产品设计、材料材质及用料等方面,为“沉浸式观影”夯实了基础。底层技术方面,immers以16:9的双屏实现4K 3D高清显示,单位像素密度(PPI)高达3147、PPD达到28、双屏3840p*1080p超高分辨率、FOV视场角在水平方向上达到70度、屏幕对比度高达100,000:1,而其主机重量,仅约183克。
不仅如此,基于对VR技术的深度理解与持续投入的研发,LUCI还推出了他们对VR领域阶段性探索的成果、定义全球第二代VR显示的alyx,并以其独家“沉浸屏”以及颠覆性的技术参数让行业为之一振,并在本届CES上进行了alyx产品原型机的特邀体验。也正因此,本届CES展上,诸多慕名而来的海外媒体及观众,争相体验LUCI的两款产品。
alyx在技术层面到底取得了哪些突破,从下面一组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1)独家“沉浸屏”突破技术壁垒
技术环节首先要突破的,是屏幕问题,当前,无论是TFT-LCD、OLED,亦或是其他屏幕,延时问题、刷新率问题始终无法突破。而alyx则独家采用美国军工级别科技,打造基于芯片层面尖端显示技术的屏幕,并将之命名为“沉浸屏”。据悉,alyx屏幕由2块1.07寸的硅基微型高清屏幕组成,每片显示能够承载2048*2048的分辨率,且PPI能够高达2800+,通过专业定制及特殊材料制成的光学系统经过放大能够实现超过90度的FOV,融合技术之下,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当然,除了大优势“沉浸屏”之外,alyx在底层技术方面,也拥有定义市场级别的核心优势。
2)像素密度PPI高达2800,是iPhoneX的8倍
在仅仅1.07寸的屏幕上,alyx即可实现极高的分辨率,每块屏都有2048*2048的分辨率,每个像素点只有9.3微米大小。下图是在显微镜放大300倍后,alyx的屏幕和iPhoneX屏幕对比的真实拍摄。可见alyx的屏幕显示密度极高,单位面积上能够承载更多的像素,从而实现更细腻的画质体验同时经过放大后用户看不到任何像素点,也免去了纱窗效应的烦扰。
下图是在显微镜放大300倍后,alyx的屏幕和iPhoneX屏幕对比的真实拍摄,图中上方为像素密度对比示意,左下方为显微镜实拍的alyx屏幕和iphone X屏幕(等比),右下方则为显示效果对比。
左侧为alyx效果图,右侧为iPhoneX效果图。
左侧为alyx效果图,右侧为普通屏幕效果图。
3)高达120Hz刷新率+μ秒级响应
此外,alyx的屏幕刷新率高达120Hz,哪怕用户在运动状态下体验快速运动的画面,也没有残影,并能够有效减少晕眩感。同时,alyx在支持逐行扫描方式的同时,还支持全局亮暗控制,响应时间更短,进一步减少图像的视觉残留。屏幕的亮暗变化只在μ秒(microsecond,一百万分之一秒)之间,远低于市面上常见VR设备的毫秒(millisecond ,千分之一秒)级别,进一步缓解和控制眩晕。
左侧为alyx在120Hz刷新率下的效果图,右侧为60Hz刷新率效果图。
4)24 Bit Color Depth per Pixel
alyx在色彩方面达到24 Bit Color Depth per Pixel,还原真实世界的色彩。真正的全色阶屏幕,把人类的可见光频谱全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左侧为alyx使用广色域技术的效果图,右图未使用广色域技术。
5)色彩亮暗均匀
此外,alyx的屏幕不会出现局部的亮暗和色彩不均的问题。
左侧为alyx效果图,右侧为普通效果下的图片。
6)高100,000:1对比度
对比度方面,alyx在普通亮度环境可以达到100,000:1的对比度,暗处更暗,亮出更亮,画面栩栩如生。
左侧为alyx对比度效果图,右侧为普通屏幕效果图。
7)独家光学方案
alyx独家深度定制设计的光学方案,采用高透光率玻璃镜片组,达成低畸变和高可视角度的效果,以展示出屏幕的全部魅力。
开放的LUCI:全球化团队 全球化合作伙伴
当VR行业尚未出现泡沫化趋势时,LUCI这家公司就以极致主义的态度,对待产品和研发,他们并不急于发售产品,而是踏实做产品,潜心研发,the best or nothing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他们的产品思维。而从LUCI在本届展会上推出的产品来看,他们并没有单纯强调技术或者内容,而是从娱乐内容、科技研发两方面同时入手,让有温度的文化与极简主义的VR科技碰撞出火花,去实现更深层次对人类心灵的关怀慰藉。
科技以人为本,三年来,LUCI本着全球化开放的姿态,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挖掘全球优秀人才、优秀合作伙伴。截至目前,LUCI已经在美国硅谷、中国北京上海设立研发、产品中心,在日本、韩国设立内容、设计中心等,并且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大影视视频版权方、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完成了在研发、产品、制造、内容等方面的布局。三年来,LUCI创始人李凯和他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发掘优秀人才,已经完成了从前沿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内容拍摄制作等完整的人才布局。在LUCI团队中,全球销售及市场副总裁Josh Littlefield,曾承担DAQRI 北美销售总监,LUCI产品运营副总裁赵军曾长期在Apple(苹果)任职,商务发展副总裁John Trozak曾担任派拉蒙、福克斯及迪士尼内容创意总监,拥有15年消费电子市场及B&D工作经验。此外LUCI的产品设计工程顾问Cormac Eubanks,曾担任航空机器人公司产品设计副总裁,在世界领先的产品设计和创新公司Frog拥有9年工作经历,LUCI内容副总裁Azel James拥有12年的电影、电视、数字内容和虚拟现实开发和生产的经验,曾担任迪士尼频道的“Disney Get Connected”制作人。而在LUCI中国区,研发人员则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
据了解,LUCI品牌旗下的immers产品现已整装待发,预计今年下半年即将上市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