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办公设备,你会想到什么?
笨重难用时常卡纸的打印机?
线路复杂状况频出的投影仪?
亦或是机箱不时阵阵轰鸣的办公电脑?
在人们印象中,传统的办公设备总免不了傻大黑粗的形象,无论如何也和智能扯不上关系。而在近日的CES Asia2018,钉钉和他的合作伙伴明我mingwork却带来了不一样的产品。
众所周知,钉钉在企业IM领域是毫无疑问的领军产品。据已公布的数据,目前钉钉已经服务超过700万企业用户,并还在不断增长中,基于钉钉平台的线上协同办公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将软件与硬件结合,打造软硬一体的智能办公新生态,是钉钉正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钉钉针对性的引入了多个硬件合作伙伴,明我mingwork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钉钉和明我联合搭建的展台上,展出了诸多明我mingwork参与研发设计的钉钉智能办公硬件产品,还包括明我自有品牌的企业投屏解决方案——明会议盒子。
结缘阿里,情定钉钉
在对外发布的宣传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钉钉与明我,具有共同的行业使命,旨在助力全中国4300万中小企业在云和移动时代实现智能办公。作为办公软件龙头,钉钉为什么会与明我合作?
为此,我们探访了明我和他的团队,对这家“酷公司”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明我mingwork成立于2013年,自2014年起,团队以智能机器人为切入点,研发并设计了第一款智能机器人产品RoboMing,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科技圈小有名气,也因此引起了阿里巴巴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明我的创始人孔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的他,曾攻读上海交通大学EMBA,大学期间就成了一名创客,2014年开始组建团队研发明机器人,和别的创业者有所不同的是,他并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赚大钱而创业,用孔尧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喜欢玩硬件,就是喜欢机器人而已”。这也奠定了整个团队硬核极客的精神,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做一款好产品。
伴随着明机器人的成功和名气的增长,阿里钉钉也开始关注到了孔尧和他的团队,在阿里巴巴的牵线搭桥下,由钉钉提供软件支持,由双方合作开发一款全新的办公硬件。
2016年8月,明我进驻湖畔花园,在这个被视为阿里圣地的地方开启了与钉钉合作研发新产品的旅程;2017年4月,明我获得阿里战略投资,成为第一个获得阿里投资的钉钉生态企业,在协助钉钉推出了第一款智能硬件产品:钉钉M1智能考勤机之后,更是参与钉钉所有的智能硬件研发工作。
从智能机器人到智能办公硬件,这其中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跨越,也展现出了空前的机会。明我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追求卓越的极客精神,为阿里钉钉带来了全新的活力,而钉钉在软件平台、市场资源、销售渠道的全方位赋能,也使明我加速成长。
短短2年不到的时间,明我已经成长为企业级智能办公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团队,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青年创客,偏执狂人
是什么决定了优秀的产品?创始人孔尧有他的见解。
“作为一个硬件创业团队,产品本身才是公司的灵魂。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创造好的产品,因此团队也是围绕着产品的三个核心来打造:1,产品的定义;2,产品的实现;3,产品的营销。”
明我与阿里合作之初,在帮助钉钉完成了早期硬件研发设计工作后,钉钉打算开放钉钉硬件生态并推出钉钉智连,希望把明我mingwork打造成钉钉智连的明星企业,于是明我开始着手自有品牌的新产品开发。
在产品方向上,孔尧就体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洞察力和执着。从机器人转型做办公硬件,面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跨越和转变,这其中不仅仅需要技术的积累,更加需要对行业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既然要做办公场景,那么我们就要找到办公场景中最重要的那个点。在一次次的内部讨论和调研访谈后,我认为,办公场景和生活场景大的不同,就在于企业内同事们聚集在一起开会的会议场景,这个场景是刚需且无法替代的,我将这个场景称之为聚点,这就是我们首先要打通的场景。”
基于这个理念,解决会议场景下投屏问题的明会议盒子应运而生。当时明我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开发周期短、任务重,然而孔尧和他的团队克服了这一切,仅仅两个月,就完成了产品开发到上线销售,创造了常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在产品研发和设计的过程中,从底层技术到外观设计,孔尧无时无刻不将他追求完美的态度发挥到极致。用团队其他成员的话来说,“孔老师认真的近乎偏执”。为了1%的效率提升,他可以在办公室彻夜攻克技术难题;为了1毫米的外观打磨,他会千百遍的绘制原型。然而由于时间紧迫,尽管完成了任务,但是对于产品本身,孔尧心中还有许多未完成的点,颇为遗憾,他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在未来做出更好更完美的作品。
“工作不苟且,这是我们企业的精神和文化。”孔尧如是说。
正是这种执着而不妥协的硬态度,孔尧和他的团队打造出了明会议盒子这款令业界惊叹的产品。
90后只是一个外在标签,属于90后的时代已经到来,也终将过去,亘古不变的是,每一个创业者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及倾注的心血和智慧。而孔尧和他的团队,正在用他们的“硬态度”,努力诠释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