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大幕即将拉开,最新时间表是6月底前启动上线交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推出系列报道《碳排放权交易,着眼长远的“买卖”》,本期聚焦:交易品种、主体、模式,各有哪些值得划重点?
简单来概括,这个市场主要的交易品种是碳排放配额。政府会确定减排目标,采取配额制度,先在一级市场“切蛋糕”,将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给纳入交易体系的企业。在二级市场,企业则可以自由交易这些碳排放权。对于企业来说,多排就要掏钱买,少排就可以卖配额。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说:“碳排放权交易实际上建立了一套好的机制,让减排减得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把富余的配额卖出去,得到额外收益。对那些不能以那么快速度达到减排要求的企业来说,它可以到市场上去买额外的配额。”
举个例子,一家企业经过审核获得了一年3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如果这家企业实际排放了35万吨二氧化碳,这超标的5万吨就要花钱向别的企业购买指标;反过来,如果这家企业预计当年只排放10万吨二氧化碳,那么多出来的20万吨指标就可以卖给其他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说,碳排放配额在全国市场内流转,有利于落实政府制定的减排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等市场有一个不同的特征,它属于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这个市场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最有效率地实现政府制定的能源消耗以及节能减排的总量控制目标。”
在交易主体上,目前已明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八大重点排放行业的企业。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说,八大行业将分阶段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先从电力行业开始。电力行业覆盖的碳排放配额将近40亿吨,已经是全球大的配额市场。后续将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预计明年可能就有新的行业纳入到全国碳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主体除了拿到碳排放配额的控排企业之外,原则上还包括符合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
不过,赖晓明告诉记者,现阶段的交易主体只包括控排企业,面向机构和个人的交易“大门”有望在未来打开。“当前这个阶段,个人还是不会进入碳市场的。在碳交易启动的时候,非控排企业的投资机构也暂时不会纳入到碳交易圈。随着市场启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尽快把投资机构纳入到碳市场中来。”
在交易模式上,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可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等交易方式。
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副总裁兼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董事长肖俊光解读,在这当中,单向竞价值得关注,因为单向竞价是碳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作用时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有利于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
肖俊光说:“有的时候市场可能会出现异常,比如单边向上、单边向下,或者有配额富余的企业有可能不愿意出让,结果导致需要配额履约的企业买不到配额,那么市场调节机制就可以通过配额的投放或者回购来调节整个碳市场。在分配配额时,政府可能会预留一部分用于市场调节,那么配额投放的时候就是通过单向竞价的方式投放到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