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的重要战略,但在经济形势不确定、IT预算有限、人才缺乏的背景下,CIO如何支撑业务的变化和创新?近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陈勇向媒体介绍了最新一年的《2023年CIO和技术高管议程中国篇》,并与媒体就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Gartner研究副总裁陈勇
愿景的认知
根据Gartner的调研,中国企业仍然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高的业务优先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根据Gartner的调研结果,中国有36%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最优先的业务。就此,陈勇指出,数字化转型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商业目标。他将商业目标分为两大类:营收目标和利润目标。营收目标主要涉及到对外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新的营收渠道等等,而利润目标主要涉及到对内的成本降低、运营质量提升、员工生产力增加等等。
陈勇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下,增加销售收入很难做到,而且可能会得不偿失。不仅要投入很多钱、很多精力,甚至有可能是卖的越多亏的越多。”他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工作重点已经从对外转向了对内,“转而考虑如何降本增效,是当前更合适的工作目标。”
同时,陈勇当前企业普遍出现的数字化转型愿景模糊的现状:“一个企业内部的每个部门对于企业未来数字化应该什么样,认识都不一样。认识不一样的话,就会造成我们努力的方向不一样了。”这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也会让CIO无所适从。
因此,陈勇建议,企业需要有一个清晰和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愿景,并且要与商业目标相契合。他进一步解释:“数字化不见得一定是说用一个什么微信、视频来卖产品,这个可能只是数字化的一部分。目前来讲,数字化更可能取得效果的,可能就是改善成本和卓越运营。”
人才与技术投入
人才与技术,是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的因素。
根据Gartner的调研,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作不是由IT部门来做,而是由业务部门来做。这一方面反映了业务部门对IT的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IT部门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和能力需要改变和提升。
陈勇解释说,业务部门做一些IT工作,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而是可以看作是一种“业务领导的IT”。这种情况下,CIO需要和业务部门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和沟通,形成一个“融合团队”,由业务主导,与IT的员工共同推进数字化交付工作。
陈勇指出,数字化转型需要有一些非常规的人才来源,除了传统的供应商或者咨询公司之外,还可以考虑数字化颠覆企业、客户、社区等等。他说:“数字化需要有一些非常规的人才,非常规的人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缺乏人才的问题。”
根据Gartner本次调研,预计中国2023年IT预算增长会达到0.7%,其中大概46%的企业IT预算会增长,37%的企业IT预算持平,17%的企业IT预算会减少。陈勇认为,在这样一个情况下,CIO需要重新分配IT预算,把一些钱省下来以后,用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陈勇表示,中国企业在技术投资上最看重的三个领域分别是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信息安全、云计算。其中,“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是CEO需要用到的技术,可以帮助CEO了解企业运营的真实情况,并且进行预测和决策;“信息安全”是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更多的风险和威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和文化问题,需要CIO和其他高管共同关注和解决;“云计算”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支撑,不仅仅是把数据和应用放到云端,而是要利用云端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能力,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创新的数字化转型。
陈勇还谈到了一些新兴技术,比如最近火爆的ChatGPT。他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应用的时间已经很长,范围也很广:“我们做了一个预测:大概会在三四年的时间,中国大概一半白领阶层都会进行ChatGPT或者是其它生成式的AI,重新定义日常工作。”
他说:“它(ChatGPT)不是一个噱头,是一个有用的东西,但是目前可能炒作过头了。它虽然很有用,但是不至于现在所有的企业都会要用上去。”
陈勇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对于有些企业来讲,短期能够成功的那些项目,可能在一年前、两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已经做了,现在更需要做一些相对比较长期的事情。”因此建议企业多做“练内功”工作,以便未来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