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支付公司Visa与中国银联之间的争端及其演变又有新进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已将中美对于中国电子支付争议递交到争端解决机构(Dispute Settlement Body,下称“DSB”)。
本报记者从WTO官方网站获悉,在上周五召开的DSB会议上,中美关于中国电子支付程序的争端已按计划予以提交法庭系统。
去年9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曾向WTO申诉中国歧视美国信用卡公司,首次将银联与Visa之间的争端推向WTO.本报记者从当时USTR提交WTO的“投诉”报告上看到,其指责只有银联被允许在中国境内为人民币交易的支付卡提供电子支付服务,而其他银行卡服务商只能为外币交易的支付卡提供服务。
而继去年9月的磋商失败后,USTR正式提请WTO启动争端解决机制。根据WTO规则,磋商是解决争端的第一步,但如果争端双方没有在60天内达成解决方案,可以申请设立争端解决小组来处理争议。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中国银联方面对此未有最新表态。此前,Visa中国相关人士曾表示,其要求境外收单银行加强Visa卡的受理须符合Visa全球运作规章一事由来已久,申诉事件属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行为,Visa不予置评。
银联与Visa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Visa去年曾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强调,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境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受理境内发行的4字头“银联、Visa”双币种信用卡时,无论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均不得走银联清算通道。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在欧洲、美洲等一些地区,“银联、Visa”双币种信用卡已经在境外支付通道遭遇部分限制。
“事实上,银联很想取得对等,但是很难,”一位接近中国银联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国际卡组织在境外网络和发卡等方面也不愿对银联开放,银联在境外不断自己布点。”截至目前,银联全球受理网络已延伸至境外104个国家和地区,并有17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65家机构在当地发行了银联卡。
该人士还表示,电子支付领域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重要,银联系统的数据不仅对国内支付、清算等起到很大作用,也包含了银行个人信息和产业信息。“一旦国内支付清算系统向境外组织开放,这些组织就可以对个人和产业信息进行分析。”他如是说。
“银联诞生之前,各自全国联网的银行都可以说是一个‘卡组织’,标准也不同,但这种不连也不开放的状态并不可持续,银联对提高产业运作效率发挥了作用。”该人士说道。
而除了Visa与银联之间的争端,万事达卡方面则在不断加强与银联的合作,双方曾在去年9月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推进网上支付及其他合作。目前银联与境外银行卡组织的合作主要即是在境外收单和境内外卡收单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