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2月10日报道:李向东是一名猎头,以前找合适的人只能通过打陌生电话,现在职业社交网站的出现帮了他的大忙。
“现在我做的案例中,差不多1/3从职业社交网站找候选人。”李向东说,“如果我们要找一个HR经理,可以在专业的职业社交网站上进行条件搜索,找到相关的人进行联系,资料比较准确,节省了不少精力。”
当下,职业社交网站因其真实、专业、高端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职场人士热捧的对象。
职业人士的交流圈
向晴是北京智慧果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在她看来,自己的事业发展是伴随着天际网的发展而实现的。“我的创业基本上是依托于天际网,没有任何推广成本。”向晴说,最开始,抱着了解职场的心态注册了天际网(一家职业社交网站),后来在与“天友”的交流中了解了他们的困扰,慢慢地发展起了自己的俱乐部。“SNS(社交网站)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对整个心理学行业的普及找到了一个新的路径。”
职业社交网站坚持采用实名机制,对用户学习背景和工作背景的真实度要求非常高,那些想要真正拓展人脉、发展商业、有共同事业追求的用户,可以通过此平台提供的可信任人际托管服务,满足其拓展人脉网络的需求。
正因如此,职业社交网站开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以向晴所说的天际网为例,截至今年7月,其注册用户已达650万,每月新增用户25万。同样,大街网在上线运营的一年多时间里,活跃用户已超过520万,遍及全国3000余家高校。坚持采用邀请制走高端路线的优士网,也在今年上线的前4个月由100位创始会员壮大至30万会员。
探索中国化路径
目前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创立于2002年。相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它的独立访问量已超越MySpace,成为美国访问量第二大的社交网站。
在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其职业社交网站版图也已初步确立。例如法国最为知名的Viadeo由两位大学毕业生在2004年成立,目前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欧元。
在中国,职业社交网站的尝试最早开始于2004年当时国内一个名为若邻的网站在上海成立,不过,它的发展并不顺利。直到近两年,中国职业社交网站才迎来了雨后春笋地爆发,但至今,职业社交网站的“中国化”进程,尚还处在探索之中。
“我觉得现在大家能看到的职业SNS的价值,只是我们能做到10%而已,还有很多服务可做,”天际网CEO林廷翰表示,“开放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移动客户端的研发也为用户使用网站提供了便利。
在商业模式上,职业社交网站也会有进一步的改变。现在中国职业社交网站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三大块:招聘、广告、会员收费。在西方国家,会员收费早已成为网站收入的重要一部分,甚至在欧洲某些公司的会员收费比例已超过50%,而中国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招聘、广告,但会员收费时代也不再遥远。
林廷翰表示:“国内个人收费可能还有一段时间才能做,但现在可以做一些尝试,只要你提供的服务有足够的价值,大家也会愿意。”
能否长成参天大树?
今年5月,Linkedin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受到投资者追捧,股价涨幅与发行价相比翻番。它的成功,也刺激着国内职业社交网站的神经。
“经过多年努力,职业社交网站终于迎来了大发展机遇。”林廷翰说,人们正在逐渐看重SNS带来的实际价值,“今后两年会是职业SNS发展的重要时期”。
2009年3月,大街网正式上线运营;去年2月,优士网在上海创立;今年3月,千橡互动集团旗下的经纬网上线;6月7日,Linkedin设立亚太总部,试图发力中国市场。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乐观。新媒体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师魏武挥就在其博客中明确提出,职场SNS“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很难长出参天大树来”。
魏武挥认为,Linkedin成功的理论基石在于弱关系理论。互联网世界中的职场SNS,就是一种弱关系。在西方,弱关系能有效,推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以及公司使用类似Linkedin的服务。但由于中国依然是个强调关系发生效用的社会,中国的职场SNS所能满足的需要就减弱很多。而这种功利性质很强的SNS,一旦最大目的达不到,就会变得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