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月22日报道:1)谨慎选择方向;2)核心竞争力是核心团队解决问题的速度与质量;3)创业不要带太多的感情;4)准确而又持续的沟通;5)平衡各方利益;6)商业直觉和随之而来的创造力。祝天下每一位有心的创业者,一路走好。再会。
这是昨日24券创始人杜一楠写的一份创业失败的自省书的主要内容,这份自省书洋洋洒洒长达三千字,深刻反省了自己创业失败的原因,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然而对于这份自省书,各界人士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他的这份自省书很真实,能坦然面对失败,值得敬重;也有业内观察者认为,杜一楠的失败根本原因不在他所说的六大原因之中,而是他只会把书本的理论照搬,纸上谈兵。更有人觉得这份自省书其实不痛不痒,所谓的深刻教训都是些狗屁话……
听,iDoNews 57期业内人说:
创业者遭遇失败固然有必要反省失败,但首先,做为曾经的造梦者,应当担负起失败对当初一同追梦的同事造成的困境,263李小龙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担当,他能够在大裁员的时候意识到这种企业行为的影响是广泛且严重的,所以他主动一力承担了失败的结果,为所有被裁员工写推荐信,并坦诚这些人是优秀的,失败不在于他们。我认为后者更为可贵,于创业者本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2,我认为团购行业的衰败本质来说并不是行业模式存在问题,这么几个原因加速了这个行业恶频临死亡,第一是某些资本的急功近利,在团购火爆期,大量的天使及VC杀进这个还处于发展期的行业,造成一个恶劣的千团大战竞争环境。第二是团购行业从业者在变态的竞争压力中的采用了严重影响行业生存的处理手段,比如为了掠取更多线下商家资源,恶意的高价抢单,甚至贴本开团,让线下商家议价能力变得空前强大,而团购网站本身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赚到应当有的利润。第三是,某些早期拿到大额投资的团购企业,为了遏制更多人进入行业,同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收购一些较小的企业,主动唱衰行业,从媒体错觉上导致人人自危,而这一做法的直接结果是吓跑了原本跟进投资的机构,资本的抛弃致使团购行业无力承担爆发期的大规模扩展带来的巨额成本,于是人才流失,行业衰败。——章非(Testin副总裁)
别人掏巨额学费,你却只学到了这么点假大空的东西。下次恐怕还是同样的结果,如果还有下次的话。——keso(头号Bloger)
这三年创业的体会很好,但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创业公司一定不要把宝压在投资上,而是依靠自已的造血功能,融资只是备份。——王利芬(优米网创始人)
24券是又一家死在速度上的公司。快就是慢,这个慢就是基本面。那些活下来的团购公司首先是基本面很好的公司。24券以自己的血泪史给我们上了一堂创业案例课:1.产品的基本面,如何给用户、客户创造价值,24券很不清晰。2.组织架构的基本面,这是对内的。从人事、财务、技术、市场,像很多团购的大跃进一样,24券的公司治理也是在狂奔中千疮百孔。3.创始人,基本上是被市场和资本推着走,正如他自己的自评:必须学会快中有慢,和坚中有韧。——金错刀(爱乐活副总裁、总编辑)
感觉杜的总结尚不够深刻,感觉从开始就是为融资,过程中很多做法或决策的失误也都还是基于为融资而融资。当然,作为旁观者不一定知道真相,只能说冷暖自知。——唐忠(良食网CEO)
团购初期,24券、拉手、美团急于扩张,一瞬间,国内一线城市,准确点说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会城市一夜之间看到团购,这种扩张速度是基于团购这个模式的特殊性,试问淘宝做了多久才有这样的规模?如此的扩张速度恐怕马云、马化腾都会寝食难安,腾讯的电商做了这么久也仅仅在广东地区有点儿成绩或者更多,但是长江以北有几个人知道腾讯在做电商呢?相对的淘宝也有个腹地,那就是长三角,但是团购有么?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在冲击着电商格局,马云和马化腾是不会忍受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的!做个假设,天猫双11的交易额191个亿,什么概念?如果团购的势头或者发展没有遭遇外界过多干扰的情况下,几家大团购网站同时开展双11的营销大战,天猫的交易额恐怕得折半,或许这有点夸张了,但这种假设的影响力我想还是看得到的。团购死亡跟自身在国内的发展密不可分,对于杜一楠的总结,我不知可否,但是说道长期负债的经营模式,看看国内的大佬们都是熬过了几个春秋才有今天,时至今日任然小心翼翼,对这一点不是没有及早认识到,而是被一开始利好的形式冲昏了头脑,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没有认识到钱对于创业是多么的重要,外部环境尚且复杂,团购行业内部良莠不齐,在哪种情况下,24券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如果在2011年的下半年,24券就选择退出的话,也不会有今日的凄惨了。不是认识不清,压根儿就是理想化的想当然了创业已经团购这种商业模式!如果在2011年的上半年,就选择跟腾讯或者百度合作,那么利用其强大的用户资源,我想也可以活的很好,挑战需要,但不是等到game over了才明白,为时已晚!——App运营人
速度是一个方面的原因,长期发展与短期目标没有平衡,团购业务的现金流风险控制预估严重不足是核心原因。团购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核心竞争力。创始人创业经验和心态不成熟是表面原因。此时自省书的传播会让创投市场更迷茫,让投资者和创业者在这个冬天更不愿意握手了。——尔东无欲(优亿互动 coo)
1个团购网站、3年时间、4500名员工,这步子迈得太大了,扯着蛋了。——李树印(热心网友)
假如,我是24券的投资人,看完杜一楠同学写下的这篇3000多字熊文,我一定会说:靠,早知道你丫这么喜欢码字,还干啥鸟团购啊,让你丫干个科技博客不就得了,5000万美刀烧到你丫去世八次也烧不完啊。——李易同志(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很有感触的一篇文章。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他的一再强调,我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勇气就好比日本战犯对中国人下跪认错一般难能可贵。有几个人敢大大方方总结失败,就如点点的转型之作,啪啪,低调地差点骗过所有人,甚至当事人都出来辟谣,啪啪不是点点的。直到啪啪真的火了,许朝军开始游走于各大演讲展会,才坦白点点一直没有起色,就开始做啪啪。有意思吗?在我看来,很没意思。一个拿了投资,被报以厚望的点点,不能等死也不能认输,这样投资人无光,创始人无光,被业界笑话。认输,那么难吗?——孙方亮
作者说了很多关于创业者素质的内容,我想着也是创业者的根基所在。要成就一番事业,最底层的内功永远是不能丢的。当读到“刚从哈佛商学院回来、对国内商业环境一无所知的草根创业者”,倒想谈谈中国互联网大环境的一些见解。与美国的互联网环境相比,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有着更多的“非理性因素”,主要体现在:1、变化速度比美国更快。一来在用户层面,中国网民还在迅速上升,而且上升空间还很大,这个最基本推动力会让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有更多和更激烈的风起云涌和风云变幻;二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远没有达到充分竞争的制衡状态,常常有主控游戏规则的角色出现。2、中国互联网市场不成熟。不仅体现在以上提到的竟争问题,更是反映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缺乏规矩的中国互联网世界,现在还时有劫持用户的现象发生,通过“艰难的决定”达到竞争目的的观念依然存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机会很多,但是乱象也很多,必须要经过几年剧烈的优胜劣汰之后才能步入正轨。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绝对不能打瞌睡,否则很容易就会挨上一刀。——张仕锋(iDoNews新锐作者、互联网观察者)
没啥好看的。分析得太细节,都是策略和战术上的小问题。团购的模式本身没有赢利点,那决定去做本来就是失误,能做到这么大的盘子拿到这么多投资很不错了。我觉得他更应该总结的是战略和布局方面,如何对团购的商业模式做创新,让团购不能盈利但是可以凝聚资源发挥盈利的功效!——吴乐群(浙江大道保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我认为杜一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5000万美金就像好玩一样,一点头脑都没有,结果只有与8848一样,没有人会再给他投资了,企业赢利比冒进重要!——王亮(36人才CEO)
无钱可烧是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的团购网站失败的主要原因。去年,团购网站大批死亡,团购泡沫的兴起与破灭与其空前的烧钱大战脱不开干系。这种网站的特点就是,持续烧钱、毛利率低下、盈利前景模糊等等。由于速度太快,继续用钱,被迫需求投资,风险很大。——薛飞(青岛晚报记者)
失败的经验作用有多大?从投失篮能帮人掌握投中篮的方法么?轻了没投中会后悔没有果断甩出去,其实再来一次果断甩出去发现又重了,在没有找到所有要素的平衡前想象来来回回,最后记住的只有命中的感觉,还是应该多看看成功经验。——吃包子不寂寞(热心iDoNews网友)
团购至少有三个核心价值:促销、本地化产品及服务和天天营销。团购的促销功能将被批发业态整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天天营销将被零售业态整合,形成不同于天天低价的新经营方式。而本地化产品及服务将和O2O、移动互联网融合。这三条路或许24券都没有尝试过,5000多万美元就很快烧光了。但这里并不想责备杜一楠。当创业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潮流,商学院却依然在教4P营销或波特的竞争论这些传统的商业策略。当杜一楠按照4P营销去大规模投放广告和地面部队,最终失败了又何足为奇呢?当创业者带着名校的光环顺利获得巨大的融资后,市场的惩罚反而来得更严重。而资本投资了一批正统商业思想灌输的名校高材生,最终失败了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呢?在自省书中,杜一楠应该反思的不是天时地利人和,而是团购这个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一个创业者在失败后应有的态度。即使在线下,也存在着大量的团购需求,如礼品经济中大量礼品是通过团购销售出去,如何把这一块市场转化成线上,把团购真正做成电商的标配?这些是创业者倒下也应该念念不忘的问题。另外,我也不同意杜一楠说的创业者要找好平衡,选择中庸之道。创业几乎就是绝处逢生的事情,这一点是商学院永远教不了的。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正如intel公司总裁格鲁夫说的那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林海(电商观察者、iDoNews著名作者)
烧了 5000 万美元,创始人写出了长达三千字的「惨痛教训」,还都是一些类似「谨慎选择方向,仔细判断地利与天时」之类的屁话。投资人看到估计要哭了,你们不是说投资就是投人么?——冯大辉(丁香园(DXY.com) 技术负责人)
可以看出,其实作者对24券失败,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他所谓归结的问题,是每个创业公司都遇到的。什么财务、销售、方向等等。但是很多创业公司还是活过来了。况且,你拥有5000万美金的投资呢,怎么也不该走到这步,所以我说作者反思不够。试图说清问题,可是偏偏一个都没说清,都是浅尝辄止。要么是有难言之隐,要么根本就是试图蒙混过关。——文洁舒(互联网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