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5月20日报道:“后制造时代”来临,“中国制造”低价优势渐失,生产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价格竞争及欧盟市场订单乏力是中国供应商2013年所面临的三大出口挑战。面对挑战,企业应该如何谋求生存与发展?如何让订单有利可图?答案是:找对买家。
5月15日,环球资源2013年“智·胜未来出口系列论坛”在杭州隆重拉开帷幕。本次论坛共计吸引了200多名来自杭州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国制造业及出口企业主、高级经理人到场参加,与会者就“后制造时代,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调研显示,中国出口商对于2013年海外订单的增长满怀信心,其中51%的受访出口商预期今年出口将有所增长,36%的受访企业则预计出口将持平。另外,欧美市场依然是中国供应商2013年的主要出口市场,展会将成为后制造时代中国销售价值的主要渠道之一。
“中国制造”面临三大挑战
74%买家开始着眼“定制化”产品
环球资源企业事务总裁兼《世界经理人》杂志出版人裴克为先生在会上表示:“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达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虽然今年的外贸数据比去年稍微好一些,然而,‘中国制造’的绝对价格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紧缺和低成本国家的崛起,这是中国低价优势不再的“第一大挑战”;欧洲经济复苏缓慢,美国面临“财政悬崖”前景不明,欧美制造业回迁,这是消费市场前景不明的“第二大挑战”。
“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零售环节的竞争加剧以及资金周转的压力,这些因素导致了买家采购行为由批量采购向小量订单转变。”裴克为说,“在受访的买家中74%的人在寻找可以提供‘定制化’产品的供应商。买家现在更看重供应商的能力,而不是仅仅‘看图’采购了。”
据此前环球资源进行的一项有关2013年出口展望供应商调研显示:53%的受访者要求供应商可以提供成品以及定制化产品,21%的买家要求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另外只有26%的买家要求提供成品。裴克为说:“标准化产品易产生价格战,为了寻找长期合作的伙伴,越来越多的买家倾向于寻找可以提供定制化展品的供应商。”
展会及B2B外贸网站
是中国供应商开拓市场首选
报告显示,尽管2013年的出口环境依然有诸多挑战,但挑战中蕴藏着机遇,超过半数的受访供应商对2013年的买家询盘数量以及订单保持乐观态度。调查结果显示,买家的采购活动更为积极,其中54%的受访供应商表示与三年前相比,买家的询盘总量有所增加,同时,77%的受访供应商表示买家二次回复率也有所提高或持平。
在供应商开拓市场的几个重要领域中,包括获取销售线索、争取订单、打造品牌以及获取重要客户,参加展会都成为供应商的首选,紧随其后的是B2B外贸网站。裴克为表示:“57%的受访者表示将在2013年增加市场推广预算,这表明中国供应商已然认识到市场推广的重要性。而选择投入渠道,展会、B2B外贸网站及贸易杂志广告已成为供应商2013年的三大选择。”
此外,裴克为表示在调研中发现,B2C外贸网站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是仍未占主导地位,只有34%的受访者表示曾使用B2C外贸网站向海外销售产品,其中81%的供应商在此项上的投入占其年度总投入的25%或以下。
金华一家轮毂制造外贸公司的王经理告诉记者,他们一年会参加2到3次国内的展会,2年参加一次国外的展会。“展会的话,客户会比较直观看到我们的产品,尤其是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到新客户的机会很大,如果说有了新客户,那么订单也就接踵而至了。”
杭州天鹿纺织外贸公司销售部的张经理认为,作为国际商贸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展会不仅可以扩大商务接触面,而且面对面的接触便于寻求客户和商贸机会,还可以直接订货,免去寻求海外客户与市场的中间环节,时效性比较高。”
出口市场多元化
欧美仍是主要目标
此外,调查显示中国供应商已经积极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战略,以分散风险、积极争取更多订单。纵使来自欧盟及美国地区的订单仍然偏软,中国出口商在2013年依然将这两个市场作为目标出口市场,58%的受访者视欧盟为其主要出口市场,紧随其后的分别为北美洲(47%)、亚洲其他地区(44%)、东南亚(43%)、东欧(包括俄罗斯)(34%)、拉丁美洲(23%)、非洲(20%)等。
生产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价格竞争及欧盟市场订单乏力是中国供应商2013年所面临的三大出口挑战。供应商应积极采取多种营销策略来提升出口业务,包括:通过多种推广渠道接触买家、提高网站搜索结果的排名、增加B2B外贸网站的使用、开发新兴市场、参加更多展会、加强品牌建设等。
在目前的后制造时代,从“价格销售”转移到“价值销售”是制胜未来的不二法宝。中国供应商必须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中国的供应商必须谨慎选买家并确立目标市场,再加上量身定制的出口推广组合。另外,选对买家将是中国外贸企业致胜的关键。”裴克为解释说,“好的买家是有诚意的、有实力的、关注品质和创新、与卖家平等互利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