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5月25日报道: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子商务领域,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今年3月27日,中国工信部规划司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目标为: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9%。
另一方面4月,工信部对外发布《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泄露用户信息,不得出售和非法向他人提供用户信息,违者很可能将面临高3万元的罚金,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而作为该规定发布的一个背景是:电子商务行业近两年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及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些知名电商企业的内部员工索贿事件也被屡屡曝光。
“这其实不只是中国的事情,而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件事。电子商务可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所以它目前的本质是快速增长,变化非常快速地在公司里发生,哪里有迅速增长和快速变化,哪里就有欺诈腐败。事情总是这样。”5月22日,安永纠纷协调与审查服务部门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白长江(John Auerbach)就全球电子商务腐败和企业欺诈舞弊等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安永有来自大陆和香港共100名法务会计专家,常年为企业舞弊事件做调查,当客户发现其内部存在舞弊事件,就委托给安永纠纷协调及审查部门。白长江本人则已在中国超过十年,是公司欺诈腐败风险与规避领域的行业权威,曾在亚洲范围内主导系列调查、合规、并购尽职调查及风险管理咨询项目。
欺诈贪污额平均占公司总收入的5%-7%
《21世纪》:能先告诉我们一些数据吗?比如,过去数年中国企业共涉及受贿的总资金规模、公司数量、索贿员工等。
白长江:老实说,没人知道到底涉及多少资金。贿赂或腐败实际上不仅是中国的事情,全球也有一些像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这样的专业组织。他们预估:欺诈和贪污数字可以达到一家企业公司总收入的7%,一些市场可能低于这个比例,另一些市场可能高于这个比例,但平均比例应该在5%到7%左右。
《21世纪》:网络上关于电商公司员工索贿的消息很多,这个行业舞弊的情况好象更严重,是这样吗?
白长江:我们在各个行业做调查时大概涉及好几万起或小或大规模的欺诈或腐败事件,但当我讨论到一些案例时,我想我们其实是在讨论一些蔓延在整个市场的更为广泛的问题。
我们发现,欺诈或腐败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中国市场和中国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其中有很多机会可以被利用。事实上不仅是电商公司,所有公司都发展太快了,但他们并不具备内部监控,也没有在货币使用监管方面做一些控制。我想即使是中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21世纪》:能不能举一些你们的调查案例。
白长江:很多,但我们不能提及客户名字。比如过去一年,有好几起比较大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部分信息是以未加密方式储存的,这意味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你的用户名、电话、邮箱甚至支付方式和信用卡号码。
还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是电商内部员工把用户信息拿出去卖,甚至是以一个很便宜的价格就卖掉。我自己也是一个电商用户,我觉得很受震动,这里缺乏对用户信息一个系统化的保护措施,或者说监管不够到位。
《21世纪》: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调查是什么?
白长江:我们其中一个客户是一家跨国公司,他们收购了一家中国电子营销企业,但是因为收购竞争很激烈,所以收购前他们没有对这家企业做足尽职调查,甚至收购前也没有得到这个公司足够多资料和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似乎这个老板也不太愿意给。
后来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们客户发现这个创始人在拿到收购第一笔资金前就已经在外面以个人名义开了另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有被收购公司的所有机密信息,并且他已经着手在拉拢被收购公司的所有客户资源做自己的生意。也就是说,最后我们客户得到的其实是一个非常昂贵的空袋子,他们对此非常吃惊。
《21世纪》:按照你们的观察,中国在这方面的犯罪是往上涨,还是在得到一个较好的控制?
白长江:我觉得只要经济增长,欺诈或腐败风险就会增加。我认为这是所有经济的一部分,所以更重要的是对待欺诈和腐败现象的态度。
我们发现近几年这个情况已经改变不少,这种改变不仅是外国在华公司,也包括本土机构,他们对伤害更有意识,知道这种伤害不仅对市场,也是对他们个人。但与此同时,这种增长仍然是很快的,仍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舞弊三角理论
《21世纪》:个人角度来说,电商企业员工索贿或受贿,他大概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或者需要突破哪些心理防线?
白长江:第一点就是每个公司发展都太快了,同时这些被赋予重要责任的人却没有管理大笔资金的技能和经验,比如会计技能、财务技能等,事实上他们一般都还很年轻,从没有处理过这么多的钱。
另一部分环境是因为增长。公司里具有决定权的那个很重要的人,比方说采购或负责大合同裁判的,大量权威和权利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但他们的工资要远低于他们经手的金额。你知道的,在一个公司里随便找一个采购经理,薪水可能就几十万人民币一年,但这个角色却要经手一年十亿人民币的资金。
《21世纪》:这种情况之下,人很难经得住诱惑。
白长江:比如说我是不是该乘机做点什么……诸如此类。而机会很多,个人就会产生说是不是可以去滥用的情况。你听说过“舞弊三角理论”吗?它也叫“欺诈三角形”。这是一个理论,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创始人、曾任美国会计学会会长的史蒂文·阿伯雷奇特(W. Steve Albrecht)创建。他认为:企业舞弊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而在每个欺诈和腐败案里,都包括这三个要素。
《21世纪》:第一个要素是什么?
白长江:压力。比如说经济压力、个人恶癖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以及其它压力。压力通常有好坏之分。好压力是说:每个人都想赚钱、变得更富,或者想买个房子、想结婚、想拥有一辆车等等。而在中国,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大环境方面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但对个人来说,它也可以是一个压力。
《21世纪》:所谓的坏压力是什么?
白长江:比如你想买一个房子,但你支付不起。或者你喜欢赌博,然后你把钱输光了;或者你有一个生病的亲戚,你需要支付医疗费用;或者你同时拥有上面几种情况。然后一些人就可能开始滥用权利。
《21世纪》:产生企业舞弊的第二个要素是什么?
白长江:机会。这个机会是指一个公司流经的资金数额,也指我可以进行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一个可能性。比如像企业缺乏降低舞弊发生及侦测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或者工作质量没有办法得到检验,或者缺乏惩处措施、信息不对称、审查制度不健全、审查人员能力不足等等。
事实上,某些在市场决策方面拥有权力的人可以自己决定花钱的数额。你知道的,你说我能够证明我自己在娱乐应酬或者赠送礼品方面的费用吗?诸如此类的事情。类似机会在中国非常多,中国也可能比世界其它任何地方有更多类似的机会,因为中国的增长实在太快了。
《21世纪》:产生企业舞弊的第三个要素呢?
白长江:借口(Rationalization)。舞弊者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会促使他去主动犯错,并且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借口,使这个行为合理化,就是让舞弊行为和他自己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而无论这个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21世纪》:最常发生的借口是什么?
白长江:比如说我对某个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但他们没有按我的劳动价值支付给我足够多的薪水。我是不是该更值钱?员工可能会想。又比如我会看到外企里面,本土员工薪水一般都比外国雇员少,这样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公平的感觉。
这个三角理论其实可以解释几乎所有的欺诈和舞弊事件,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在中国:压力很高,机会也很多,而借口也很多。但这种压力,也可能是来自公司而非个人。比如你老板给你一定的销售额或拿到某个合同的压力,包括有时候你的老板可能说让你去收买一个客户。
高层态度至关重要
《21世纪》:近几年,中国电商公司对员工索贿或贿赂情况的内控方面是否有一些进展?
白长江:目前我看到有所改变的是我称之为“高层态度”(Tone of the Top)的东西,即公司高层已经更加意识到欺诈和腐败风险,也比以往更多去和员工明确强调这是不可接受的。这是第一步,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如果高层没有这个态度,企业文化会出问题。就像你想把系统做到位,但系统却不运行,这是因为没有人相信这个系统。
《21世纪》: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该怎么做?
白长江:第一件事,如果你是腐败问题部门的负责人或是欺诈嫌疑人,你不应该进入调查团队。第二,区分事实和传闻,尽可能从内部获得大量的事实资料搜集证据,并作出结论。第三个原则就是要做决定。
很多次我们会看到欺诈指控,然后调查开始,但最后什么事也没发生。这是很糟糕的,因为如果什么也没发生,事情会变坏,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犯错的人更勇敢地再做一遍。但如果调查结果最终是错误的,结果会更糟糕,因为无辜的人被牵涉进去,会给公司其他员工传递一个可怕的消息。
《21世纪》:更好杜绝类似事情发生,你还有其它建议吗?
白长江:我仍然要强调高层态度这一点,公司管理层必须相信这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必须从高到低向每个员工沟通这一点,包括像公司保安这种级别的员工。第二就是你需要有官方程序或者说正式的流程。
很多公司特别是介于小型到中型的公司,财务方面的很多流程仍然非常个人化和不正式。比如老板说可以写这个支票,我就写。但这些流程应该反映在公司结构上,有一个对行为进行控制的框架。
而第三步就是检测,也就是说一旦你有了政策,你还需要去测试,看看人们是否已经遵守,你要对所有你想控制的事情如付款或者合同进行定期审查,并且去跟进监控。
另外,电商行业的数据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电商公司也可以用非常细节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寻找受贿或贿赂存在的可能性问题。比如某个用户以前习惯买什么,但如果他这个行为习惯突然发生变化,这些都是线索。
《21世纪》:作为一个公司,对犯错误而且使公司遭遇舆论谴责的个人,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白长江: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美国商学院教导学生其中一个培训式的理念就是:不要做那些会出现在《纽约时报》头版的事情,我认为在中国也一样,因为一旦你公开,马上就会产生伤痛。
你可以预测到这种痛苦是什么,这不会是一个愉快体验。但如果你不报,基本也是在赌博或扔骰子,总会有一些机会会被发现,尤其是被媒体或公司雇员发现,然后广而告之。此时你已经无法控制他人对事情的解读。
你无法控制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在中国,各种各样的社会化媒体,有非常多的信息传播方式,一个戏剧性的事情很容易就得到传播。我们的建议是:尽量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危机管理,你不想期待一个大爆炸发生。
美国经验
《21世纪》:美国在这方面是什么情况?
白长江:美国当然也有大量压力,2000年科技泡沫已经显示这一点。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大量美国公司在压力下快速获得收入并快速IPO,这里也爆发出一系列会计问题、消费者信息问题等。目前这些压力仍然存在,但美国投资者因为曾经历泡沫和崩溃,对危险意识有所改进。
不过为增长迅速,他们仍有很大压力。和中国一样,美国创业者仍然十分年轻就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我想中国还会有大量潜在的欺诈行为,美国也如此,包括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电商公司。
这其实不只是中国和美国的事情,而是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件事,电子商务可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一个行业。所以它目前的本质是快速增长,在这些公司里变化在非常快速地发生,哪里有迅速增长和快速变化,哪里就有欺诈的高风险。事情总是这样。
《21世纪》:美国有什么防范措施吗?
白长江:美国可能相对好一点。首先,美国投资者在如何帮助创业者建立系统方面有大量经验,通常他们投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一个有经验的人去帮助公司成长。
此外,美国有一个恰当的法律监管体系,而且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也有更长历史。现在这些事在中国也都已经到位,但美国在客户保护法、反欺诈法规和法律等方面还要相对早一些。
不过,欺诈仍然会发生。我的意思是,eBay仍然具有和阿里巴巴同样的风险。我认为要构建一个大系统的公司是更困难的,美国大公司认为他们自己最脆弱的地方,就是用户信息被盗窃。很多次我看到在美国金融领域的信息盗窃、密码盗窃等,美国公司对这些事情是很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