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9月10日报道:阿里申请网商银行有两点优势:首先可以扬长避短,不用建立实体网点,成本负担小;同时更可将本身业务优势发挥出来。另外,最近国家也在支持民间资本开办银行。因此,从战略上和时间点上来看,阿里现在提出申请都非常合适。

笔者预计,阿里申请网络银行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可能会经历一年至两年的时间。

网络银行的意义

中国目前尚没有网络银行。美国在1990年代中期曾出现过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该银行得到美国联邦银行管理机构批准,在因特网上提供银行金融服务。

要理解网络银行的优势,可以先反观传统银行。目前银行的对私业务有两个监管限制:一是必须设立实体网点才能发展当地客户,不仅耗费巨资成本还人为造成了各地间的“业务漫游”;二是绝大多数对私业务必须要“面签”,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面向新生代客户群的力不从心。很明显,这些限制规则并不适应目前电商快速交易的普适需求。

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银行的客户出现了“下沉”的趋势,即风险较大、规模较小的客户逐渐成为银行追逐的对象,但银行想要对这些客户进行服务,必须对其违约风险概率作出精准的分析和识别,并在体制机制、技术上作出改变。现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被认为也许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这种新模式会由传统银行通过内部创新来自行完成,还是会被外部力量抢先一步?

阿里发展网络银行已经有先发优势。旗下的支付宝,作为以账户服务为主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是国内无可争议的头号交椅。而且,支付宝实质上将用户对银行的对私存款转换为了其对银行的对公存款,自身扮演了一种中间的“账户银行”。这样的话,支付宝就对银行屏蔽了用户的账户行为和交易行为,掌握了信息的主导权。

于是,这也构成了支付宝和商业银行的核心战略冲突,即谁都想把高价值的、精准的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悲的是,庞大的传统银行体制却无法有效应对这场竞争,甚至其各省分行、支行的公司业务部还需要不断游说支付宝们多存入一些对公存款,为此他们将毫不犹豫得放弃更多对私的业务接口。

信息的缺失对银行来说是切肤之痛。姜建清最近曾说,银行并不掌握客户的交易行为。姜建清希望银行能够利用已有的基础将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银行们开始了电商平台的尝试。但客观地说,难度确实很大,各方并不看好。

反观阿里,借助淘宝、天猫的巨额交易量,支付宝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果能借由支付和交易染指贷款等金融业务,从而为自家的电商平台提供更多差异化的服务,将是整个阿里金融战略的自然延伸。

网络银行的追根溯源

更进一步来说,任何一个平台型企业做大了都会逐渐挖掘出自身的(至少)两种附加属性:一是媒介属性,二是金融属性。这不仅是一种服务的增值,更是发展的必须,否则如何应对越来越残酷的同质化竞争?如今,电商平台这种技术名词早已如过江之鲫,真正能脱颖而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服务型法宝。

淘宝、天猫、阿里巴巴本身就是媒介(这与传统的理解不同,传统上认为其是电商,但其实平台上的淘宝卖家才是电商),不过在初期这种媒介主要是“对内”的,如面向平台商户的竞价排名,面向平台用户的阿里旺旺等。进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平台流量形成海量汇聚后,对外媒介的特性就得以体现了。时至今日谁也无法忽视阿里的一个公告可能给整个商业社会带来的影响了。

这才是众多电商对阿里又爱又恨,却又不舍离去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在充分发挥媒介功能的同时,阿里通过支付宝也很早切入了金融领域。从一开始的网络收银台、支付宝账户,到后来的快捷支付、信用支付,再到如今红红火火的阿里小贷、余额宝等,阿里已将金融服务从“义务型”平台工具升级成了电商趋之若鹜、不可或缺的经营助手,其战略眼光不可谓不毒辣。

媒介、金融,看似毫不相关的属性,却在当前这则消息中有机融合为一体。是的,网络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专注于服务互联网一代的个人客户(to C)和网商企业(to B)的草根银行。这是好的结果,也将是整个电商世界发展和转型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阿里是这样,京东也如此。从满足企业资金流转需要的供应链金融,到创办支付公司,再到拟议中的中关村银行,这些企业都在经历平台做大后的战略抉择。

留给传统银行的

再说回银行。上文提到,网络银行不仅是阿里们的产业增值,更是他们发展中的真实需求。换句话说,如果现在就有合适的网络银行,那阿里们也就未必要成立自己的银行了。那留给传统银行的自然就有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跳出现有机制体制,内部成立或投资成立一家专业的网络银行;另一个则是清晰认知自身的优劣势,安心做好非网络银行业务。毕竟按照二八理论,传统银行所服务的才是真正的高值客户。当从战略上“放下”那些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草根客户后,也许会对老客户产生新的理解,蕴生新的需求。

电商仍在创新

媒介、金融,还有什么?电商平台的创新和自我发掘仍在进行中。例如亚马逊所开发出的云服务等。这些“平台特色”属性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一定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阿里何时正式进军银行业一直是金融界最敏感的事。现在,马云把这种战略威胁转化为了现实。媒体报道称,阿里已就成立网商银行与央行进行过沟通,他们强调网商银行将服务网上客户,并表示银行能做的业务希望都有。
阿里申请网商银行有两点优势:首先可以扬长避短,不用建立实体网点,成本负担小;同时更可将本身业务优势发挥出来。另外,最近国家也在支持民间资本开办银行。因此,从战略上和时间点上来看,阿里现在提出申请都非常合适。
笔者预计,阿里申请网络银行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可能会经历一年至两年的时间。
网络银行的意义
中国目前尚没有网络银行。美国在1990年代中期曾出现过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该银行得到美国联邦银行管理机构批准,在因特网上提供银行金融服务。
要理解网络银行的优势,可以先反观传统银行。目前银行的对私业务有两个监管限制:一是必须设立实体网点才能发展当地客户,不仅耗费巨资成本还人为造成了各地间的“业务漫游”;二是绝大多数对私业务必须要“面签”,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面向新生代客户群的力不从心。很明显,这些限制规则并不适应目前电商快速交易的普适需求。
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银行的客户出现了“下沉”的趋势,即风险较大、规模较小的客户逐渐成为银行追逐的对象,但银行想要对这些客户进行服务,必须对其违约风险概率作出精准的分析和识别,并在体制机制、技术上作出改变。现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被认为也许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但是,这种新模式会由传统银行通过内部创新来自行完成,还是会被外部力量抢先一步?
阿里发展网络银行已经有先发优势。旗下的支付宝,作为以账户服务为主导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是国内无可争议的头号交椅。而且,支付宝实质上将用户对银行的对私存款转换为了其对银行的对公存款,自身扮演了一种中间的“账户银行”。这样的话,支付宝就对银行屏蔽了用户的账户行为和交易行为,掌握了信息的主导权。
于是,这也构成了支付宝和商业银行的核心战略冲突,即谁都想把高价值的、精准的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悲的是,庞大的传统银行体制却无法有效应对这场竞争,甚至其各省分行、支行的公司业务部还需要不断游说支付宝们多存入一些对公存款,为此他们将毫不犹豫得放弃更多对私的业务接口。
信息的缺失对银行来说是切肤之痛。姜建清最近曾说,银行并不掌握客户的交易行为。姜建清希望银行能够利用已有的基础将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银行们开始了电商平台的尝试。但客观地说,难度确实很大,各方并不看好。
反观阿里,借助淘宝、天猫的巨额交易量,支付宝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果能借由支付和交易染指贷款等金融业务,从而为自家的电商平台提供更多差异化的服务,将是整个阿里金融战略的自然延伸。
网络银行的追根溯源
更进一步来说,任何一个平台型企业做大了都会逐渐挖掘出自身的(至少)两种附加属性:一是媒介属性,二是金融属性。这不仅是一种服务的增值,更是发展的必须,否则如何应对越来越残酷的同质化竞争?如今,电商平台这种技术名词早已如过江之鲫,真正能脱颖而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服务型法宝。
淘宝、天猫、阿里巴巴本身就是媒介(这与传统的理解不同,传统上认为其是电商,但其实平台上的淘宝卖家才是电商),不过在初期这种媒介主要是“对内”的,如面向平台商户的竞价排名,面向平台用户的阿里旺旺等。进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平台流量形成海量汇聚后,对外媒介的特性就得以体现了。时至今日谁也无法忽视阿里的一个公告可能给整个商业社会带来的影响了。这才是众多电商对阿里又爱又恨,却又不舍离去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在充分发挥媒介功能的同时,阿里通过支付宝也很早切入了金融领域。从一开始的网络收银台、支付宝账户,到后来的快捷支付、信用支付,再到如今红红火火的阿里小贷、余额宝等,阿里已将金融服务从“义务型”平台工具升级成了电商趋之若鹜、不可或缺的经营助手,其战略眼光不可谓不毒辣。
媒介、金融,看似毫不相关的属性,却在当前这则消息中有机融合为一体。是的,网络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专注于服务互联网一代的个人客户(to C)和网商企业(to B)的草根银行。这是好的结果,也将是整个电商世界发展和转型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阿里是这样,京东也如此。从满足企业资金流转需要的供应链金融,到创办支付公司,再到拟议中的中关村银行,这些企业都在经历平台做大后的战略抉择。
留给传统银行的
再说回银行。上文提到,网络银行不仅是阿里们的产业增值,更是他们发展中的真实需求。换句话说,如果现在就有合适的网络银行,那阿里们也就未必要成立自己的银行了。那留给传统银行的自然就有了两个选择:一个是跳出现有机制体制,内部成立或投资成立一家专业的网络银行;另一个则是清晰认知自身的优劣势,安心做好非网络银行业务。毕竟按照二八理论,传统银行所服务的才是真正的高值客户。当从战略上“放下”那些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草根客户后,也许会对老客户产生新的理解,蕴生新的需求。
电商仍在创新
媒介、金融,还有什么?电商平台的创新和自我发掘仍在进行中。例如亚马逊所开发出的云服务等。这些“平台特色”属性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一定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3-09-26 09:31:15
互联网 阿里钟情网络银行 腾讯押注电子券商
金融开始网络化已毋庸置疑。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趋势下,部分券商已然看到了机会,提前进行了布局。 <详情>
2013-09-18 09:05:41
互联网 网络银行困境待解:吸存饥渴VS监管枷锁
近日,全国各地申办民营银行的消息层出不穷。而其中最引人注目,莫过于阿里筹建网络银行。 <详情>
2013-09-17 16:02:19
互联网 网络银行后一公里:阿里口风现微妙变化
近日,阿里申办网络银行的传闻“一石击起千层浪”,有趣的是,该消息先被否认,随后阿里方面的态度却出现微妙变化。不过,这并不妨碍网络银行成为业界热词。 <详情>
2013-09-17 16:01:43
互联网 网络银行产生“鲶鱼效应”:恐引行业百花齐放
近期,民资自担风险设立银行未有实质突破,“网络银行”也成为业界热词。 <详情>
2013-09-10 09:01:39
互联网 阿里否认提交网络银行申请:布局还是故事
高手对弈讲究布局,推崇太极文化的马云早就布下了金融“局中局”:从交易平台到支付平台,再到信用平台以及金融平台,一个庞大的网络金融帝国已经呼之欲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