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0月17日报道:本文为根据各个大佬演讲、文章的盘点与编辑,通过本文你可以看到该行业从业者眼中所看到的问题、背后的立场和彼此的交锋。

第一问:互联网金融服务会对银行造成冲击吗?

互联网金融就是服务那些被长期忽略的80%

马云:我跟很多人一样以前抱怨很多,说金融这不对那不对,这不行那不行,后来了解多了以后,人家也没办法,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行业服务了20%的客户,赚了80%的钱,也不能怪他们,也不知道该怪谁,反正我总觉得,不应该这样(金融银行业的问题)。

我看到的是那些80%没有被服务的、该被服务好的潜在的企业,如何把他们服务好,中国巨大的潜力就会起来。而要服务80%,以前没有被服务好的,我们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去服务他们。这可能是中国未来金融行业发展巨大前景所在。以前做不到,今天做得到了。(靠谁做到?互联网金融)

马蔚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有三点冲击。

第一点:支付革命

1、第三方支付。银行的两大功能,在支付领域发展得非常快,第三方支付现在已经批了250家了差不多,他们的这个增长,牌照200多家还在批,他们增长几乎是每年100%以上,现在超过2万亿,很快就4万亿,说到2016年就十几万亿,这个量非常大,但是这些正像晓灵说的,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它是大量的小的频繁发生的,非常快捷的这种淘宝网上发生的,这些说实在的银行真的没人家方便。

2、移动支付。第二个就是移动支付也是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移动支付发展也非常快,因为现在移动支付,现在中国的移动支付手机都4.5亿了,去年的交易量是1500亿,可能到2013年就超过1万亿,爆炸式的增长。

3、网络借贷。网络借贷的风波是2007年从上海登陆,现在到2012年我们的P2P的网络平台已经超过300家,在中国,整个贷款总额大约超过600亿,现在数额不是很大。但是这件事儿它是呈燎原之势,发展非常快。

4、众筹投资。一个是人人贷,这个是纯属的互联网金融,众筹投资掀起了一个去经营化的这样一个大众融资革命,但是在中国好像还受到很多限制,在美国发展比较快,特别是预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的时候,众筹投资的消费不仅仅是拿出一个项目来吸引投资,针对音乐、游戏、初创企业、应用程序、时尚设计,包括你设计一个影片的创意,都可以筹资。

5、余额宝带来的碎片化理财模式。再有一个刚才讲到理财,过去银行都是拿手的,但是现在余额宝推出以后,刚才讲到,通过网络销售基金产品,这个就可以把现在大额理财变成一个碎片化的理财,最小10块钱,我觉得这个可能将来对于广大老百姓,可能会有一点影响,喜欢碎片的理财,因为余额宝才几天就200亿了,而且现在还有很多的在继续申请余额宝这样的一个产品,你既然放开了,那就不是一家了。所以我想现在通过网络做金融,这几方面发展比较快。那么就这几方面,就足够提醒商业银行不可轻视了,一个是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的弱化问题。因为过去商业银行他也是信息流、资金流的集中。商业银行获取信息,现在远没有互联网企业这么宽泛、这么快,而且互联网企业的开放性决定他对信息的集成要比商业银行更敏感,这是互联网的优势。

第二点:商业银行面临传统的服务模式变革。

我们现在这些年,以客户为中心,大家还是接受了这个理念,也记得招行有一个因您而变,开创了中国银行业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历史转变,这个对招行评价还是很高的。实际上大伙儿也都是这么做的。因为你做银行的是服务业,你不了解你的客户需求,人家怎么能够跟你跑呢?你开饭店的不知道你的客户吃咸淡,那人家还能来吗?所以各家银行都在以客户为中心。

但是互联网企业有他的特点,他的特点就是尊重客户的体验,然后强调交互式的营销,再加上平台开放,而且在运作模式上更强调互联网的技术和金融最核心的技术的结合。我想这个是传统银行还做不到的目前,特别是大量的这些小微客户。

另外现在银行都愿意做小微企业,这个我说的不是假的,因为不是光响应政府号召的事儿,因为巴塞尔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他把大企业的风险全重定为100%,中小企业是75%,可能大会儿想这个事儿怎么能这么定呢?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大企业违约概率低,但是违约损失率高,也就是说他出了问题,都是跟经济周期相连的。所以损失率是难以避免的,小微企业,小企业风险权重是75%,就是做他的业务节省25%的资本。为什么对他这么看呢?也就是他违约概率高,违约损失率低,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大数原理,好人总比坏人多。

我们干信用卡就是这样,你看信用卡都是不担保不抵押,好人总比坏人多。那么这所以现在银行补充资本多难?所以所有的银行都节约资本,要想节约资本,还想得回报率高,那只有做小微企业最核算,但是做小微企业不是说做就做的,你要把每个企业的风险都搞定,都搞清楚,尽职调查,你不做就亏损了,这百八十万的,你去俩人调查一天,那能行吗?所以必须找到这样一个办法,这样的办法,实际上互联网企业是最有优势的。

你比如说马云做这个,支付宝,支付宝积累了淘宝的客户,很多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他非常宝贵,然后小阿里信贷就凭借这些资料,一天审8000笔,你想,一小时就多少笔,他就凭这些资料,所以他会减少,他这个不良率也不是很高,你做小微企业,必须批量化、专业化、工厂化地,把风险确定几个指标,美国的富国银行,原来第十大银行,就做10万美金左右的贷款,做到今天做到美国第一大银行,原来第四大现在第一大了,盈利。所以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银行的一个挑战。

第三点:就是收入来源的冲击

银行两个业务,一个是信贷利息收入,第二个是支付的手续费,这两个都被脱媒了,那你想银行收入肯定减少,原来银行可以在销售基金,销售理财产品方面,银行有巨大的渠道优势,现在互联网也可以销售了,这肯定也要分流一部分去,所以毫无疑问,银行的这个收入要受到一些分流和减少。所以这就是我们银行目前看到的挑战。

我想面对互联网的竞争,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挑战肯定是有的,过去你吃独食,现在人家分了一杯羹了,而且还要分一碗饭,还要分更多的东西,你要认识这个现实。作为商业银行你要多一点互联网的基因,这样我觉得我们共同迎接这个时代,商业银行不会终结。

不小的挑战!

杨凯生:应该肯定,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定位功能等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凭借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等积累的用户群体及其交易数据,互联网企业可以较高效地了解用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偏好,这在创新、整合和定制化服务方面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服务模式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少的启发。

第二问:银行落伍了吗?

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马云:未来的金融其实两大机会都有,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有这样的创新。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

有的时候我们一直认为,我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你不懂,而世界往往是被那些不懂的人搞翻天的。所以,开放首先是思想开放,不是政策开放,只有思想开放,才有可能有技术开放、政策开放。所以共同参与国家未来的建设,是每个从事金融行业的人的想法。

中国其实不缺银行,也不缺任何一个新型机构,但是缺乏一个对十年以后中国经济成长承担责任的金融机构。今天的金融,确实做得不错,没有今天的支撑20%客户这样的金融机构,中国的经济30年来不可能发展到今天,但是靠今天这样的机制,我不相信今天的机制能够支撑30年以后的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我们今天必须去思考。很多问题不是今天造成的,而是历史造成的。我们很难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改变未来。今天做准备,十年以后才有机会。今天我们引进开放,会有问题,但是今天的问题就会变成十年以后的成绩。我希望外行人能够参与这个领域,不仅仅是来搅局,而是共同创造一个未来。金融是为外行人服务的,不是为自己金融圈里自娱自乐、自己赚钱的。

银行已经过气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杨凯生:不少人认为银行尤其是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个传统色彩很浓的行业,银行对互联网的了解和应用、对大数据概念的认识都是不够的。我认为这种看法失之偏颇。固然银行的业务处理流程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银行的服务效率也应该进一步提高,但坦率地说,在我国互联网企业出现之前,银行已建立了自己的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更是通过公共互联网与自己企业及全国网络的对接,实现了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数据化,并进而将覆盖面从国内延伸到了全球。

这些年除了我们工行,我国其他的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也都在IT系统的开发和信息化、数据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的银行业并非如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不会运用互联网技术,缺乏对各类数据的分析整合能力。中国的银行完全应该,也有条件在互联网金融崛起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自身的发展。中国的银行在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供金融服务、实施内部管理方面没有落伍而且正在继续前行。此外,应该指出的是,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业务实际上很少能脱离银行的基础服务而自行处理,例如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客户身份认证还是需要通过银行的客户信息进行的,资金划拨和清算则一定是要通过银行系统完成的,等等。总之,对这些问题都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笔者的观点是,断言银行已经过气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但银行确也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方可继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银行和互联网也可以结合的很好,并不断探索下去!

马蔚华:实际上银行和IT打交道是很久远了,因为银行有两大功能,一个就是资金融通的中介,比如说把钱存给我,我贷出去,这叫融通的中介,第二个就是支付的平台,所有的商品交易通过银行来完成这个资金的结算,无论是融资的中介还是结算的平台,我们过去都需要租用IT的系统。实际上IT企业想要做金融,远非今日开始,当年比尔盖茨在八十年代,他说我把系统租给商业引用,我还不如自己干,那个时候就搞一个直觉软件公司,就想干这个事儿,还是八十年代,这件事儿当时让美国的银行业,还是挺紧张的,这个银行公会组织游说联储,监管当局最后没批他,所以说那个时候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比尔盖茨说如果你们这些传统的银行不改变的话,你们就是二十一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实际上我当招行行长的时候,就是听了比尔盖茨的话,我还是有很大压力。所以因为有压力,我才那个时候开始通过互联网做银行,所以当时我们银行很小。那时候1000亿的资产。但是我们有一个优势就是,互联网是全国统一的,那时候大银行还是一个行一个机型,所以我们可以通存通兑。当时那个时候好像有搞一个72小时生存实验,就把一个人关在屋子里,72是给你一张卡、给你一个上网的号,什么吃的也不给你,看你能活多久。

我们那个时候没别的优势,就在网上作业这方面下了很多工夫,那个时候因为通存通兑,所以我们有了通存通兑的借记卡,因为当时能通存通兑,所以设计了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善的网商银行,可以搞网上支付,网上证券,网上商城那时候我们就有了,15年前,网上结算等等。现在招行引商的网上替代率达到95%。因为现在招行只有不到1000个网点,但是网上的业务量很大,而且网上的业务量基本都是年轻人。所以招商银行零售的客户三种人,一种是年轻人,第二种是有钱人,第三种是城市白领,因为想做银行业务没空排队,网上银行就取代了。

第三问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问题?

风险问题

杨凯生:现在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大家充分肯定互联网金融便捷性的同时,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安全性——这一任何金融交易行为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对应前文所列的我国目前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模式,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其所存在的风险隐患似有必要。

例如在支付类业务方面,某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用户注册时只需用户在支付机构的页面输入证件信息、银行卡号和在支付机构的账户密码,这种做法难以核实客户的真实身份,其安全性比银行降低了几个层级,尤其是支付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洗钱法规难以有效落实。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进行大额资金汇划时,也不需使用U盾等安全校验工具(这恰恰是银行总结多年经验、汲取不少教训而坚持采用的安全措施),而只需客户录入绑定手机收到的动态校验码,甚至是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密码即可完成大额资金的划转。近年来就曾多次发生过未经客户授权就从客户账户上划走巨额资金的案例。央行等有关部门规定的对客户保证金等资金应实施托管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也一直难以真正落实。

又如在融资类业务方面,就拿P2P而言,除了有些P2P平台还坚持不提供担保、不承担信用风险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2P机构都一肩挑着筹资、资金中介和担保职能,但由于缺乏对其资金来源的监控,又没有对P2P机构放贷行为的资本约束,风险是不言而喻的。近期已发生若干起网贷公司跑路事件,涉案网贷公司通过对出资人、注册资本、借款人等重要信息的造假引诱客户上当。目前不少P2P公司都宣称其融资的违约率极低,但实际上背后依靠的是资金池的搭建,信用风险正在不断积累。原先在网贷行业口碑还不错的一些公司因资金链出现问题而一度停业的案例,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还有的在网络信贷业务方面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平台,其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数据整合、模型构建和定量分析,它通过将自身网络内的客户交易数据(例如客户的评价度数据、货运数据、口碑评价等)和一些外部数据(例如海关、税务、电力方面的数据)的整合处理,利用信用评价模型计算出借款人潜在的违约概率,进而以此作为如何放贷的标准。应该说这一思路是符合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律的,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这种平台目前依靠的数据主要由与其电商业务相关的交易数据构成,数据维度较为单一,有效性还不足,关于B2B的数据更是缺乏。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网上“刷信用”、“改评价”等行为的存在,要真正保证交易记录和口碑评价等数据的真实性也是困难的。而数据质量直接决定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进而影响其信贷质量。有互联网企业声称“我们赔得起,大不了一年×个亿”,这实在有点令人担心。此外,任何量化交易模型的有效性都是其交易环境和交易规则的函数,因而模型需要不断校正,不断对其进行不同环境下的压力测试才能保证其可靠性。较之银行业已积累了十年左右的数据,这些互联网企业缺少长期的特别是跨经济周期的数据支持,目前网贷公司风险计量模型的可靠性还有待考验。

投资理财类中最典型、具影响力的当数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中所出现的一种业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原有的客户保证金转换成了货币基金等投资理财产品。由于其解决了客户保证金不能计息的问题,因而得到了客户的欢迎,同时它又实现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吸收客户资金的目的,可谓各得其所。但人们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尚认识不足。且不说他们目前公开宣传其年化收益率能达到4%,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对风险却揭示不够的做法是否合规,是否会误导投资者,就从其投资的货币基金来说,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甚至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一类产品并非我国首创,全球知名的网络支付公司Paypal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利用账户余额的货币市场基金。该基金由Paypal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联接基金的方式交给巴克莱旗下公司管理,用户只需简单地进行设置,存放在Paypal支付账户中原本不计利息的余额就将自动转入货币市场基金,0.01美元起申购。这完全可称为我国目前这一业务模式的原型。2007年,该基金的规模一度达到巅峰10亿美元,当时也曾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水平降至0.04%,仅为2007年高峰5%的零头。在此情形下,Paypal货币基金的收益优势逐步丧失,规模不断缩水,于是在2011年7月,Paypal不得不将该货币基金清盘。不是说我国目前这类产品也一定会同样面临着这种可能,但任何一类投资产品如果只宣传收益,而不把风险说够,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近期又发生了此种平台的用户资金被转划至其他账户的案例,用户要求索赔,而网络企业则要求用户必须举证该资金流失“不能归责于客户自身原因”方可补偿。这类纠纷的出现也说明了任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确实不可轻言“万无一失”。

银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地竞争

马蔚华:首先是互联网给你提出一个,它可以个性化地对客户服务,让客户体验更好,这些完全也可以让商业银行为我所用,银行也可以利用网络传输,利用云计算、利用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刚才我来之前我去参加看了参观田溯宁的云计算,大数据现在对客户行为的分析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你可以分析你的客户在这个时期,哪类的客户需要哪类的产品,需要哪个层面的产品,你这样准确精准营销就可以完成,完全可以用在商业银行上。

其次,定价。特别是风险定价,银行完全也可以用大数据的技术。马云他这个支付宝积累的数据,当然都是大量的小企业的数据,银行这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的这个大中型企业的数据,这些数据也很宝贵,就是如何把这些数据进一步地挖掘,你可以给大中型企业,也可以提供定制式的服务。另外我觉得还有利于挖掘银行新的价值。

杨凯生听到大数据插楼:工商银行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搭建起了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数据体系,实现了客户信息、账户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管理信息等的集中管理,形成了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架构、元数据、数据生命周期、数据安全以及数据应用等全流程的数据信息管理机制。积累的数据规模将近300个TB,利用这些数据,建立了4.1亿个人客户和460万法人客户的信息视图和星级评价体系,开发了34个法人客户评级模型、75个零售信用评分模型、16项市场风险内部计量模型和17类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模型。客户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数据的积累长度均在10年以上,已达到巴塞尔资本管理协议Ⅲ的要求。工商银行还建立了独立的模型验证团队,对数据应用的有效性、准确性进行持续验证和监控,内部审计部门对验证情况进行审计。

下接继续马蔚华的分析

虽然现在网络虚拟空间发展得很快,网络可以使我们人在虚拟空间拉近距离,但是不能缩短现实物理空间的距离。网络可以提供海量的数据,但还不能够解决人和人之间真正的信任问题。现在在网络时代,有效的信息,人性化的渠道和现实的信任,我觉得这是必须的,而在这个方面,银行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他业务的特点,他还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的。我觉得凭借这些优势,银行可以把自己的信任媒介、支付媒介、渠道媒介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第三,第三方支付的企业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因为第三方支付企业还要把钱存在银行,所以目前的情况下,传统的银行和网络的银行,是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的,不要把它看成是对立,实际上网络银行给银行的压力,也是银行创新的动力。 (杨凯生也有同样的观点)

第四问:是否需要加强监管?

要防止和纠正那种误以为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是不支持创新的认识。

杨凯生: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在融资领域,P2P机构等正在快速扩张,在提高社会资金运用效率的同时也积累着信用风险,借款方违约难以追讨、P2P机构跑路事件并不少见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支付领域,支付机构的交易信息、交易流程缺少认证,沉淀资金缺少监管,使得消费者在享受支付结算快捷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交易欺诈、资金被盗、信息隐私流失的风险。此外,客户备付金及其孳息的所有权一直归属不明,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始终难以落实。

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长远的发展,为了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需要从现在就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不能听任其不受约束地“野蛮生长”。要防止和纠正那种误以为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是不支持创新,就会有碍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片面认识。

例如在支付结算业务方面,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支付机构之间的货币资金转移应当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不得通过支付机构相互存放货币资金或委托其他支付机构等形式办理”。但实际上不少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的做法并不符合这一规定,也并未获得有关部门的特别许可。只要有关管理办法还未修改,就应该禁止这类现象的存在。此外,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为了防控风险,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快捷支付操作,需通过银行进行实名身份认证。但第三方支付公司始终以方便客户为名不愿遵守监管部门的这一规定,甚至连银行退一步的变通做法,即首次支付认证、后续支付不再认证的做法也不接受,其中显然存在着不少的风险隐患。监管机构面对这一挑战,需要作出抉择,或是“迁就”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想法,修改相关规定,或是严格执行监管政策,其前提是要准确判断目前的这种支付做法究竟是否安全。显然不宜乐观地作出肯定性回答。

此外,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途沉淀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必须加强监管,以防发生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再如在融资类业务方面,撇开有的变相吸收存款的行为未受到监管之外,一些贷款业务也存在着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比如实施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对金融机构贷款等资产业务的约束措施,但一些P2P机构虽承担信用风险,却不受类似的制约,也没有计提拨备的要求。目前P2P行业中一些知名机构的资本金仅为1亿~2亿元,普遍缺乏风险吸收能力。一旦发生问题,势必引发严重后果。对有的P2P机构通过弄虚作假人为放大业务规模,形成信用误导的问题也必须坚决制止。

又如在投资理财类业务中,缺乏对有关产品严禁变相吸收存款的规定;缺乏对其资金来源及应用的严格要求及监督办法;对其在宣传中必须充分揭示风险的监管规定也不明确,也没有针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手段。

应该看到相对于传统金融消费者,互联网覆盖面更广,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组成结构更复杂、数量更庞大,一旦发生风险对经济社会稳定的冲击力更强,完善对网络金融的监管法规和监管机制,防止监管套利,以切实加强对各类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已是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笔者的基本观点就是,网络金融的概念需进一步厘清;网络金融的模式需进一步规范;网络金融的运作需进一步监管。唯此,网络金融才能保持好目前方兴未艾的势头,才能健康、安全、有序地可持续发展。在这历史性的进程之中,监管部门、银行和互联网企业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风险

马云:金融最早解决了生意的问题,但今天变成解决风险的问题,风险永远存在,但是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风险,但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目的是解决生活问题、商业问题和商贸问题。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1-01-08 09:49:16
市场情报 证券之星资本力量2020年金融行业年度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2021年1月8日,证券之星主办的资本力量2020年金融行业年度评选结果正式揭晓。证券之星始创于1996年,是自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就开始提供财经资讯的专业网站之一 <详情>
2020-06-05 13:56:43
云资讯 腾讯云牵手平顶山银行,共同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6月5日,腾讯云与平顶山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金融科技等多个层面展开深入合作,并协力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向场景化、数字化转型。 <详情>
2020-04-29 13:49:52
云资讯 基于开源技术构建金融行业云,九州云助力支撑互联网金融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从IT基础架构到业务形态均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浪潮。金融与科技的关系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 <详情>
2019-11-26 19:57:38
互联网 伊媒称关闭互联网带来巨大损失
伊朗《SetarehSobh》报11月24日报道,称关闭互联网给伊朗带来巨大损失。 <详情>
2019-10-10 10:08:19
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领域两项标准通过团体标准立项评审
为推进开源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合规安全应用,提升金融行业开源软件及开源软件服务商评测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相关业务部门组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