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0月21日报道:从赖茅事件看电商平台的追责
一、事件背景:
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国内天猫等知名电商售卖假酒“赖茅”乱象,引发消费者和电商业高度关注。
据调查,在天猫、酒仙网上销售的许多“赖茅”酒类商品的厂名都标注为“贵州省怀仁市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而经此公司负责人的辨认及查看,表示其从未生产过此类“赖茅”白酒。也就是说,这些所谓的由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生产的“赖茅”牌白酒,是不折不扣的假酒,品质、安全都没有保证,消费者难辨真假。
据了解,“赖茅”属于非注册商标,非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值得注意的是,销售“赖茅”酒的均为第三方卖家,这也让开放平台的商品质量监管问题再被关注。目前国内比较大的酒类电商有酒仙网、也买酒、1919酒类网上商城等,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小型酒类网购平台。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制作专题:《CCTV曝光电商涉嫌销售假酒首度揭秘酒水行业电商“潜规则”》。
相关数据: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酒类电子商务规模在30多亿元,占酒类行业销售收入的0.5%左右,2013年预计规模在70亿左右,今年将达到200亿元左右。
此外,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统计,酒类商品是电商用户重要投诉网购商品之一,其中酒仙网、品尚红酒、也买酒、酒美网、红酒客等酒类电商是用户重要投诉企业。售假、发货迟缓、售后服务、退款难等问题是酒类电商在用户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师点评: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了解,在央视曝光后,相关涉及企业纷纷作出回应。
天猫/淘宝:为避免可能存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即日起平台方面将对央视报道指向的相关产品先行下架,同时对相关产品的搜索规则进行调整。在淘宝上搜索“赖茅”,搜索结果已经被技术性屏蔽。
京东:公司对央视曝光的事情非常重视,已在第一时间下架了所有“赖茅”商品,同时敦促供应商尽快核实相关信息,将根据核实的情况,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问题做相应处理。
酒仙网:高调喊冤,称其从未销售过赖茅酒。酒仙网上的确没有发现赖茅酒,不过有其他不少贵州当地酒厂生产的所谓原浆酒、年份酒,这些酒的包装都重点突出贵州茅台镇,消费者很容易将这些产品与贵州茅台混淆。
为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特携中心数位特约研究员、全国多位知名互联网专业律师、分析师,发表专业点评,供广大从事酒类商品的卖家、电商平台、消费者等经营及消费决策参考。
3.1适用法律
目前对于电子商务平台,仅见《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修正案(草案)》第43条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或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等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该草案属于“一刀切”,草案认为,销售者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应该也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以维护消费者大权益。
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非注册商标并不受法律保护。所以任何一家酒厂,都可以生产“赖茅”牌白酒,市场上关于赖茅的产品自此也开始满天飞。赖茅在进入电商平台前的市场已经混乱不堪。
3.2专家观点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分析认为:
(一)赖茅遇上电商,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假冒伪劣现象给消费者以及整个电商平台、市场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和损失,着实可恨。但是苍蝇从来不叮无缝的蛋,赖茅无论走线下实体渠道还是线上电商平台,无论是监督上还是管理上无不给不法者留下可乘之机。赖茅遇上电商,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二)酒企转型电商,时机未成熟
随着白酒行业从高速发展期转入增速放缓、挤出水分的行业调整期,广大白酒企业纷纷寻求营销转型,新兴电商渠道的爆发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在渠道上保证产品的来源已经成为一大挑战。电商平台是一个新兴渠道,本身的发展以及抵御风险的机制还未成熟,赖茅开拓电商渠道销售可以说是雪上加霜,赖茅事件的曝光也是迟早的事。
(三)电商企业责任不可推卸
电商在白酒生产销售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对于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商品,电商企业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况且,即使天猫、京东、酒仙网上出现大量“赖茅”白酒,也不能判断这些白酒就是假冒伪劣产品。仅仅将事件归咎于电商企业显失公平。
随着赖茅事件的曝光,对假冒赖茅追责问题引人思考,电商平台是否对赖茅事件中的受害消费者承担责任,如果承担责任,承担的责任有多大。其实,在赖茅事件之前就电商平台是否对位伪劣产品承担责任,已经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消法》修正案草案公布以后。
(四)不做表面工作,认真处理后续
针对商家以未注册商标“赖茅”为酒类商品标识进行销售一事,京东、天猫相关负责人均有表示,将在第一时间下架了所有“赖茅”商品,同时将对相关商品的搜索规则进行调整。但是下架仅仅是事件处理的第一步,后续事件的处理以及此类事件的防范还需认真对待。
(五)占领市场必先占领消费者心理
如同每次战争最受罪的总是老百姓,每次假冒伪劣事件受损最重的都是消费者。打蛇打七寸,市场销售也是一样,占领市场必先占领消费者的心灵。此次赖茅事件中,虽对消费者承担责任的主体不甚明确,也存在很大争议。但是无论是产品商赖茅厂家还是平台销售商天猫、京东等,消费者对其而言,既是弱势群体又是开发资源。此次赖茅事件虽然只是熙熙攘攘的电商事件中的沧海一栗,不久便会销声匿迹,无人问津,但是事件的对电商、对司法、对社会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四、专家建议: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酒类电商有三宗罪:
一宗罪:标榜低价却比实体店贵。
二宗罪:未成年人也能随便买酒。
三宗罪:涉嫌把关不严假酒照卖。
对此,国内知名网购维权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姚建芳给出以下四条专业建议:
建议一:加强监管,严打售假
相关部门对于电子平台和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予以严格的监督,明确其责任与义务,一方面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的正常经营秩序,另一方面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建议二:加强宣传,提高技术
作为白酒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宣传,及时给消费者传递产品和相关服务信息,一方面提升自身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不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同时,企业可以建立防伪查询平台,提高防伪技术。
建议三:严以自律,加强审核
电商平台除了要自我约束外,还要加强对入驻卖家的监管,严格审查卖家进货渠道,第一时间处罚违规卖家,保障消费者权益。
建议四:谨慎选择,保留凭证
消费者网购酒好选择大品牌电商以及商家自营网站,同时向网店索取酒类流通随附单。酒类流通随附单上记录着每一批次酒的生产日期、酒品规格等信息,相当于“身份证”,是鉴别所购酒品真假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