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1月27日报道:互联网理财强大的“吸金”能力正在撬动银行活期存款这块“大奶酪”。未来,线下理财产品将更多的向线上渗透。
线上基金:高收益成“吸金”神器
互联网与基金的融合正迎来新时代。也促使金融业理财格局悄然生变。继余额宝大获成功之后,阿里、腾讯、百度、苏宁等纷纷推出基金理财产品,他们利用自己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和积累的用户群,开发出快捷和人性化的金融理财产品,从银行手中抢食市场。
在互联网渠道降低门槛的放大作用下,更多消费者“触网”,加速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发酵。而高收益正成为互联网渠道“揽金”最有效的工具。从百度百发开始,近期火热的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游戏规则似乎“简单粗暴”:就是拼收益。余额宝最早打出“超8倍存款利息”的收益率预期点燃了网民的理财梦。之后跟进的百度金融,依然是拿出货币基金,但百度在营销时却打出了8%的高预期,尽管这些最终被宣布并不属实,但已经深入人心。
华泰证券分析师王乐乐对南都记者表示,“近期的互联网金融热潮,让更多的普通投资者认识到了高于存款利率的多样化理财工具。未来针对互联网开发的基金会越来越多。对于基金公司自身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无法设计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投资业绩,再强大的渠道也无能为力。”
[分析]线下基金将更多转战线上
“基金销售从线下转到线上将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线下代销渠道经过多年发展,空间几近饱和,基金公司都期盼着线上渠道有所突破。”深圳一位基金市场部副总监对南都记者称,来自互联网公司的理念给基金销售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在交易的效率、速度,客户的体验等方面,跟银行和券商渠道的基金销售完全不一样:没有资金门槛,一块钱也可以理财,购买和赎回实现即时到账。
北京某券商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南都记者表示,金融电商相比传统电商,市场给金融电商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预计在2-3年内将形成较稳定的市场格局,具有先发优势的竞争者胜出的可能性更大。从目前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已公布的数据上来看,“赢家通吃”的局面似乎已经初步显现。风起云涌的各类“宝”,除支付宝等极少数赚足人气外,其他的业绩普遍表现欠佳。就连进驻淘宝的一些基金公司也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在“基金超市”的业务模式中,寡头垄断格局正加速形成。
线下基金:传统渠道零费率潮起
新格局将冲击原公募领域大公司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基金公司在年末收官之前的“自卫反击”,或令这场规模之争更具看点。互联网基金的崛起将倒逼基金公司官网直销转型。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师黄晓萍表示,基金公司官网平台所能提供的专业性是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特别是针对V IP客户的服务。官网直销可以网上吸引客户源,线下结合理财中心等提供个性化服务。
“申购赎回零手续费!”在近期基金公司网络战中,费率战成为主战场之一。一直以来,股票型基金申购费率为1.5%,银行不时也会推出打折的优惠,但多为6折优惠。基金公司更大幅度的费率优惠则通常是在其官网上,因不需要支付渠道费用,可对基民作出大让利。继“双11”部分公司限时免申购费后,银华基金日前公告联手易宝支付推出申购零费率优惠。此次申购零费率,即使以网上申购最低四折费率计,对于100万元的投资者,相当于节省了6000元的投资成本。
[分析]费率竞争加速行业整合
“零费率会不会成为基金行业未来趋势,目前还不得而知。随着大量的第三方销售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加入后,为抢食蛋糕,费率价格战可能将成为常态,而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基民。”华泰证券分析师王乐乐对南都记者表示,未来基金费率价格战估计会有更多公司跟进。不少公司已将直销申购费降到一折,这和零费率事实上没差多少;一旦有公司开头,无论其他公司愿不愿意,都会逐渐被裹胁到价格战的大潮中来,在同质化严重的行业中,除业绩极其出挑的基金外,对于一些业绩不振、规模偏小的公司而言,要想保持销售竞争力,就要从管理费中割出更多的份额用于尾随佣金。费率竞争将会加速基金行业的优胜劣汰。
银行:降门槛提收益阻存款“失血”
多家上市银行的三季报显示,其存款规模出现了下降或增速下降的趋势。而与之对比强烈的是同期互联网理财的崛起。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住户存款较9月减少8967亿元。而三季度货币基金净产净值较二季度增涨59.49%。
面对互联网金融咄咄逼人之势,特别是以余额宝、百度百发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银行为了其市场份额不被他们蚕食,也开始积极应对,除了提高存款利率,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是目前的主基调。“目前,几乎每家银行都把各期限的利率上浮至银监会规定的上限。以前,许多银行要求客户的资产达到5万、10万才会上浮利率,但现在每家银行都放低姿态,大部分都不设门槛。甚至有些又开始送礼品来吸引客户。”某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王经理告诉南都记者,事实上,现在很少有市民再来存固定期限的存款。现在银行发的理财,3个月期限的收益肯定远远超过一年定存利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年末5%的理财产品只是起步产品。
银率网数据显示,上周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超5%的理财产品占比达到80.36%。国有大行已加入揽储战局,目前大行3个月以上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超过5%。多位银行客户经理对南都记者表示,10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这意味着银行揽储大战已经全面打响,理财收益率只会水涨船高,其间投资者有望获得比前三个季度更具吸引力的理财产品收益率。
[分析]未来6%的产品将增多
“随着货币基金支付功能的开启,货币基金逐渐吞噬银行传统活期存款业务的速度也将不断加大。”北京某基金公司市场渠道张经理分析说,如今,新一代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庞大用户群,对货币基金所知有限,正是基金公司发起大举进攻,抢占新客户的好时机。
“当前银行存款流失的主要去向依然是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和理财市场,但互联网理财的出现对于银行来说,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客户层的流失。尤其是中小银行客户群下沉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高,也有争夺这一部分客户的意图。”上述银行经理表示,尽管眼下互联网理财体量相比银行理财的资金规模可以忽略不计,但互联网理财从模式创新的角度看无疑是成功的,且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年底是银行理财产品冲高的关键时点,未来6%的产品数量会逐渐增多。投资者目前可先考虑购买短期理财产品,比如先买期限为1个月左右的产品,等年底收益率走高时,再购买中长期产品锁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