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28日报道:我几乎职业生涯都是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始终在前沿。我相信创新与机会其实都在历史里,引用格林斯潘在书里的一段话“去历史里寻找经验把经验应用与未来,这就是创新的机会”。

为什么旅行公司要花这么多时间去做互联网金融?其实翻一翻历史,你会看到一切的创新全都在历史中:花旗银行(Citibank) 快破产的时候,被travelers Group收购。travelers Group实际上花旗银行很重要的股东,它是一个旅行公司,它是做旅行保险业务起家;花旗银行是全球大银行之一,他非常大的业务是跟旅游业相关的。第二家公司是美运通(American Express),也是全球大的商旅公司,他的第一个产品是旅行支票(travelers Cheque),所以这就是旅行跟金融的关系。

金融创新真正动因:去监管化

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非常火爆,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突然发生了?是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达到一定高度,还是手机、Pad的渗透率达到某一个高度,所以互联网金融余额宝、支付宝突然爆发了?

翻一下历史,全世界所有国家金融创新的高潮都来自一个词——“去监管化(Deregulation)”。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去年中国金融行业开始真正地“去监管化”。1970年左右,美国曾经经历过一次巨大的去监管化,就是美国储贷危机,类似中国的村镇银行去监管化,导致他们可以大范围扩张,进行利率竞争,这个时候美国金融创新是非常活跃。

现在为什么大家讨论最多的是P2P不是众筹?因为证监会还没有去监管化。到目前为止,如果你要众筹,那么证监会会找你去谈话,因为这个部分还没有进行去监管化;而利率放开、利率市场化是已明确了去监管化后的产物。对于P2P目前的监管是相对比较放松的状态,这才是互联网金融真正的起源。

怎么看待在中国这个国情下,P2P发展的政策风险问题?这也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全世界所有国家包括欧洲、美国,对于社会化金融亏损问题都有严格的法律惩罚。

美国P2P的最近的监管思路是“Qualified investor(合格投资者)”,概念和对冲基金一样,即如果投资人本身有自身行为能力、足够的资产和投资经验,并遵循一定的投资原则,就可以投资高风险产品,如对冲基金、P2P。监管就保证两件事:第一,人群越少,资产越高;第二,如果出现大规模的亏损,也不至于大批量的人“上街”了,因为“上街”就让这个事件从经济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了。

这种风险控制其实是全世界都有的现象,跟中国的国情无关。有很多事情不是国情问题,全世界任何一个政治体、任何一个公司,遇到的问题在历史上是不断地在重演,都会采用相同的原则解决问题,只不过名字不一样、场景不一样而已。因此高度风险产品会产生的问题,美国在很多年前在对冲基金上已经遇到并解决了。

P2P问题的核心:解决风险控制难题

今天在国内的P2P的很多问题要怎么解决?有些公司做的比较激进,完全不顾监管,总在打法律的擦边球;但更好的思路是去向一些已经发生过类似问题的国家,是怎么解决这类的问题。举个例子:有一些P2P公司做法比较保守,比如要求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要受监控,不能单笔投太大,必须分散投资等等,我认为这都是一些比较好的思路,让整个行业比较健康的发展。我个人是非常看好P2P,尽管在中国还会有很多风险和挑战,但是问题的解决思路完全可以从其它国家、历史上寻找出解决方案。

P2P将遇到大的风险是什么?美国在70年代的储贷去监管化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危机,结果产生了一场金融灾难,这就是后来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 公司成立的原因,就是解决存款保险的问题。

在金融危机以前,你在美国存钱,用任何一个银行账户,是保证10万美元国家信用,如果银行倒闭了,国家赔你10万美金,在金融危机之后,这个数额提高到了25万的,这个问题就是当时的去监管化造成的。

为什么去监管化会造成这么大的变化?银行的本质是吸储、风险对冲和放贷。去监管化的过程中,所有的银行为求扩张业务,就放宽借贷条件,比如:原来吸储的人,只需付十个点,现在付十二个点,就可以把资金吸纳进来,以达到快速放大规模。如果市场上有五百家公司进行赛跑,比谁付更高的利息、更大胆的借款,最终结果就是灾难。这个现象听着很耳熟,像不像P2P的市场?美国这场储贷开放竞争就是场灾难,导致很多银行倒闭,很多储货的钱都血本无归,最后国家介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公司做大了,原因就是风险控制。

P2P这个业务最终是有效果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由此引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它并不能改变任何根本性的问题或提供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互联网技术导致规模的扩大、渗透率的上升和效力的提升。甚至过去不能获得的数据现在都能够获得了。金融的根本问题实际是风险控制,所以我们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所设计的这款金融产品真的改变了风险控制吗?”

2、“是如何改变风险控制的?”

第一种可能性是在相同的风险下引用大数法则,让风险更分散。第二种可能性在交易数据,好比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特种借贷引擎”,即根据对数据的解读,设计相应的借贷产品,比如像京东、阿里的供应链金融,他们所掌握的数据是传统银行根本不能掌握的,同时,他们的风险监控能力也是传统金融机构不能做的。包括在旅游行业,我们也有人在做供应链金融,比如交易量非常大的机票,这当中潜在很多特殊的借贷产品。

这个概念也可以运用到众筹和保险,旅游类的公司像去哪儿、携程都有保险牌照,我们在推很多针对旅游的特殊保险。根据“数据”,我们对于保险的消费者数据情况解读完全不同,了解情况也完全不同,所以能给出不同的风险值的计算,所以我们的保险定价也不同,甚至售卖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也就是数据改变了风险议价的判断,决定了不同的定价。

CapitalOne是一家在前互联网时代商业上非常著名的公司,服务的是特殊的高风险客户群,是第一个引用大数据的概念,对风险值进行了很多分析,营销手段也进行了很多创新。他们服务了美国一家公司,这公司在过去传统计算模式是借不到钱的,但CapitalOne通过一些特殊得手段计算风险和利息,把钱借给这家公司,导致这个公司始终是高速发展。今天,CapitalOne已经是美国第四大银行,但只有15年历史,美国的大银行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创新机会:回归商业的本质

整个创新的机会在哪里,回到历史上去找,然后不要去关注那些虚无的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商业的本质非常纯朴和简单的。

零售的本质是什么?产品要全,价钱要低,送货要快,无论任何一种技术最终回到都是这个面。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也是如此,借出去钱的人永远要的是高利息、高收益、低风险、方便,借款人则是底利息、放款速度快、还款条件要灵活。关键的问题是,在今天的场景下你用什么新技术、新使用场景、对环境进行极度优化,而不是关注那些非常虚无缥渺的概念。第一原则大家把最简单的思维贯彻在互联网金融里,这样才能找到机会。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不是一家通吃,关于这点可以从历史探寻。金融行业是全球发生并购最活跃的行业之一,而今天在这么庞大的传统金融行业,各种品牌的金融公司层出不穷,原因是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控制,规模越大风险控制能力就越弱。金融是个非常虚拟的产品,业务做得越大,势必会做得越来越复杂,经济学上面的“代理人成本”就是下面的人利用佣金机制,采取一些成熟过渡风险换取过渡收益,这是一定会产生的。

为了防范这类事情,大型的金融机构则必须加很多层监管。但是监管越多,运营效率就会越低,这一类的行业从市场消失了。金融行业有很多业务,先是有家小公司做起来被大公司买进去,越做越大之后或许出现一些问题,当政府介入之后就会带来了更多的监管之后,这些业务又会被分到小公司去做。比如:资源类产品的交易由于风险太高,所以很多国家政府对大型的银行机构的交易进行监管,就把资源剥离表外去,又产生一轮新的创新机会,所以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不会是赢家通吃的行业,只要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做到一家独大,就有很多很的机会,或上市,或并购。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是充满机会和变化的。

沃尔玛在零售领域几乎垄断了行业,但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说不出一家银行是垄断所有,这是由金融的本质所决定的。关键在于了解行业的本质,忽略那些浮躁的传言,并且真正去理解技术,把技术应用于场景,把一些很本源的问题解决并且提高,才能获得真正的创新。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23-08-01 08:43:57
国内资讯 上半年我国规上互联网企业完成收入6433亿元,同比增长2.6%
7月31日,工信部官网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总体来看,上半年,互联网业务收入保持小幅增长,利润总额增幅维持较高水平。 <详情>
2023-05-30 08:59:59
互联网 信通院发布《2023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运行情况》研究报告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互联网运行分析团队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运行情况》报告。 <详情>
2023-04-17 17:23:00
市场情报 信息技术赋能国际数据流通 “数据空间论坛暨汽车数据流通研讨会”成功举办
由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CFIEC)和国际数据空间协会(IDSA)共同主办的“国际数据流通技术高峰会议-数据空间论坛暨汽车数据流通研讨会” 4月14日下午在北京成功举办 <详情>
2022-12-28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