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创业,2012年拿到天使投资,2013年A轮融资到账,一切都在往许明(化名)设定的方向推进。“我的优势在于我有结果,因为我的项目已有种子用户群。”这是2012年《第一财经日报》在某一个创业项目公开路演活动现场采访许明时他的原话。
许明的创业项目是将租赁这一传统行业嫁接在互联网上做O2O平台的搭建,在创业第二年他每月已有超过200万元的流水入账,在判断入局的时机上并不输于同业竞争对手,事实上,看好这一模式的投资机构并不是少数,这也成为了他当时能很快获得天使投资的原因所在。
然而,占得先机的许明却遭遇到了大麻烦。今年年初一家刚起步的同业竞争企业迅速地拿到了风投的注资,并开始对许明所在的企业进行了一轮强势的挖角攻略。“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除了我之外,现在企业核心团队的其他所有人都被对手以高于2倍的薪酬挖了过去。”说这话时,许明一脸的丧气。
让许明颇为郁闷的是,这是一家零起点的竞争企业,创始人只是因为拿了投资人的一笔资金才开始创业,而眼下的许明因为团队的支离破碎不得不暂时停滞现有业务的推进。换句话说,许明的创业先发优势,完全被大玩克隆的“李鬼”项目搅了局。
“有不少投资机构在看清楚行业、商业模式及发展趋势时发现自己已落后于同行,因为资本已经砸到了这个行业的头几家企业,此时如果他们再跟着投B轮、C轮甚至更后阶段的投资,价格势必会很高。另一方面如果再投行业排名靠后的几家企业那就更可能是找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投资人张振(化名)告诉记者,有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就是,直接找合适的人重新再做一家同业的创业企业。
于是,就有了类似许明这样的遭遇。
随着验证商业模式的成本下滑,投资的门槛也被进一步地降低,创业及投资已不是一件稀罕事。事实上,眼下可投资量充裕,好项目匮乏所导致的粥多僧少局面已让投资机构主动承担起撬动创业行为的职责。
在张振看来,对于投资来说眼下不缺好的概念,投资与否更多考验的还是投资人对行业的时机和成熟度的把握。他举例,比如2009年投垂直电商还有机会,但现在再投的话肯定就不行。而O2O项目在今年投就会比较合适,如果到明年投的话可能就要轮到C轮甚至是大资本接棒的时候了。“有些领域这两年不投就会失去先机。”
所以现在的情况按照张振的说法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错过了最佳的行业投资期甚至是已被同行拉开了一个身位后,如再想介入的话,资本就会陷入比较被动的局面,但绝大部分情形下,资本方都不会愿意做一个落后者或是某个投资行业的出局者。
基于此,因为投资机构有投资释放的需求,他们觉得热门的行业,如果是已经被拉开了差距,找不到合适的项目他们会干脆创造项目来投资,没人没团队那就拉人来做,寻找合适的人组建创业团队来做曲线投资。张振说,特别是在资本集中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领域,容易让不少创业的想法初衷从解决一个行业的痛点变成响应VC的投资需求。
张振提到了某知名的早期互联网孵化机构。他直言,该机构的做法就是由机构方来提供创业思路及想法,从外部去寻找他们认为合适的人来实施这个项目。“老实说这样做有点过,起码违背了创业的本质。”他说。
虽然借此投资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资金的方式来圈定这些投资标的,但这类由投资机构一手促成的项目并不见得在成功上就会比一般的同类项目有更多的筹码。
至少,陷入了被动局面的许明就没打算放弃,他正在一边寻找新的成员加入企业,一边则在尽自己大的努力挽回因团队缺口所产生的资源损失。
“我现在涉足的这块业务其实并不是短期能够做起来,需要线下资源的整合以及足够的线下支撑能力,它更像是一次长跑。”许明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相同的团队再重新开始做这个项目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是可能因为有之前的经验,犯错的几率会减少,推进的速度会加快,但能否在短期内赶超上我却很难说。一个有经验的团队必然是创业企业持续推进的关键因素,但在如何保证持续的问题上,资金的供给并不能解决一切。”
其实,在与张振的交流中他有谈到,时下投资机构都在博弈所谓的风口,有些入行尚浅的机构甚至于在还没有自我判断之前就会急着跟风,激烈竞争的背后就会使上一些奇怪的手段。
记者近日接触了一家正在进行A轮融资的O2O企业,企业创始人向记者坦言今年在密集接触了几十家大小不一的投资机构后,着实被上了一课。他提到,与其中一家投资机构A谈了一轮又一轮,自己把创业的思路及业务的布局想法和盘托出,但对方一直犹豫不决,一会嫌企业的模式太重,一会又指出企业的成长性不够,折腾了几个月后最终告诉他决定投资另一家与其模式相类似的同业企业。而投资机构B虽然在短暂接触后即签了Termsheet(投资条款清单)进入尽职调查环节,但却一直拖延进程,并在外故意释放假消息来吓退其他投资机构。“现在他们死抠着要我签业绩对赌,其他机构听说他们要投资我们就都不再跟我接触了,我感觉自己被他们给耍了。”上述企业创始人颇为气愤地说道。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不要指望资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他们干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事。”这是一位投资人在私下与记者闲聊时透露的行业心声,而这其实也是创业企业最忌惮的地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