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电话本率先提出语音免费。尽管马老板在乌镇表态“这只是个小产品”,但无论是运营商内部还是行业里,相当多的专业人士表示对此不信。
从技术实现角度看,微信电话本采用VoIP技术实现智能终端之间的语音通信,网络通话时消耗流量,而如果网络通话无法接通,也可以回退到电路域,变成普通的话音。
微信电话本的免费是在特定场景下发生的。
无论是VoIP的通话质量,还是一些场景下向用户收取通话费,甚至“涉嫌”双向收费,这些都可能成为被对手攻击的槽点。
随着体验的深入,我们发现安卓机被简单粗暴了一把:微信电话本直接修改安卓底层,不仅接管了通信录的管理,还强势替换了用户的拨号器和短信管理工具。
这种行为最容易引起客户反感的,我周围很多用户都因为此愤而卸掉这个产品。用户也许不知道,即使卸载了,在别人的通信录上,你仍然是一个微信电话本的用户;而且在你授权微信电话本访问通信录的时候,这些信息就已经被复制到云端了。
运营商官方对这个业务一直沉默不语,有人说是淡定,也有人说是反应迟钝。本周,中国电信和网易的合作产品——易信3.0,也打起来免费语音牌,这自然抓住了舆论的眼球。虽然未及多久小米就推出“小米畅聊”,但更多的关注点仍集中在易信身上。
易信3.0和小米畅聊都昭告天下:我才是真免费!不仅话音免,流量也免!但看具体的内容,免费通话都有限制。
这两类产品采用回拨这种业务模式实现语音通信。具体流程是由主叫用户向呼叫控制器发起请求,再由呼叫控制器分别向主叫和被叫用户发起基于电路域的呼叫,这样两个通话的用户全成了被叫,所以语音通话费全免。
小米畅聊接通时还用到几k的流量,而有中国电信的血统的易信更痛快,连这一点点流量都给用户免掉了。可是,客户呼叫控制器的运营并非没有成本,网间结算的钱怎么算?所以说,无论是小米畅聊还是易信,都是以补贴方式实现了对用户的免费。
如此密集的攻击,是不是话音免费时代真的到来了,为啥都盯着语音?
逻辑上分析:中国移动用户规模庞大,其存量客户是各家眼中的香饽饽。而移动的主要盈利能力来自于话音业务,因此在话音业务上采取颠覆性的动作,是从中国移动这头大象身上割肉的利器。
事实上呢?叫好的手段未必叫座。有些客户被优惠活动绑住了,身不由己;也有“懒用户”,即使运营商主动营销,也不愿意换个省钱的套餐。运营商的体系非常庞杂,即使是内部人士,也很难知晓全貌;单纯地从数字和报表分析,更难以深刻理解运营商;如果只是听从业界的呼声,那就更容易产生误判。
相信虚拟运营商里有很多人,现在有了类似感触,有人对我吐槽“现在陷入了重围”,我不厚道地回了一句:“谁让你自己进来的?”已经发牌的几十家移动转售企业放号量超百万,新发牌照的八家民企又杀入战团,移动转售的发展是终于突破了瓶颈,还是强弩之末?
现在工信部又发布了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的试点方案,移动转售之后又有了宽带转售,希望通过移动转售业务的试点,监管机构和民企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判断: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是诱惑还是陷阱?
想起一个段子:赌场老板考虑到建筑工人下班后没事干惹事,就开了个赌场,同时为了避免南方人北方人文化不同闹矛盾,于是他规定:南方人去左边房间玩,北方人去右边房间玩,不得乱串门。大家相安无事。过一阵子,大伙儿大多输钱,心里有点不舒服,且南方人觉得北方人有点弱智,我去了肯定能赢,北方人也觉得南方人有点弱智,我去隔壁肯定能赢。于是赌场老板宣布:现在开始,北方人也可以去左边房间玩,南方人也可以去右边房间玩,大家随便吧。广大赌徒欢呼雀跃,以为换张赌桌就能赢钱了。
虽然曾给运营商带来辉煌,但话音业务的发展逐渐走向衰落,这是生命周期走到了尽头,是必然趋势,与替代产品的发展无关。如今,众多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盯上了话音业务,而运营商自己试图主动转型,希望在流量经营方面打开局面。难道转型就是二人转,砸了别人的碗,自己就有饱饭吃?(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