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2月9日报道:移动支付在大陆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多普及?
看去年底“双十二节”当天,网友发表的一段感言就可以感受到了:“从今天开始,你不仅要看好你老婆,还要看好你妈,今天全国2万多家超市、便利店、餐馆、面包房用支付宝钱包5折,她现在可能正跟小姐妹一起不知所措的拿着手机在超市排着队。今天用手机买牛奶,明天可能就买房了!”
台湾则是在今年1月才通过第三方支付法,但是想要用手机移动支付可没这么简单,首先要有一支NFC功能的手机,还要跟电信商换一张专属SIM卡,再去向银行申办一张手机信用卡,这些步骤都完成了,才能晋升手机移动支付一族。
看到这里,还有意愿使用移动支付的人剩下多少呢?
在2014年刚结束的“双十二节”中,大的卖点不是在线的抢购而是“O2O”(online to offline,从在线到线下),支付宝与大陆约2万个店家合作,只要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即可享有五折的超低优惠,立即造成广大民众的热烈抢购,参与活动的超市和便利店评论说,“这么高的客流量,我们之前真是没见过”。这次的营销活动,不仅让大陆商家深刻感受移动支付(在台湾称“行动支付”)提高成交量的威力,广大用户也更进一步体会移动支付的便利性。
第三方支付十年有成 移动支付在大陆已成主流
其实,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在大陆几乎已经完美替代传统银行卡及网络银行业务,支付宝是结合“个人资产管理 网购清单管理 理财服务”为一体的行动电子货币包,根据支付宝去年底刚公布“十年对账单”,大陆各省份使用移动支付的占比已经达到54%,意味着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
从总支付金额占全国的比重来看,上海是最会花钱的城市,2014年每人平均支付金额高达3万8,561元,是十年前的59倍;而用于购物的占比不到42%,显示付车费、转账等“非购物”的消费习惯已经深入人心。
2014年前三季大陆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分别为人民币330.7亿元、444.9亿元与515.6亿元, 2014全年的移动市场规模可达人民币1,900亿元。大陆方面乐观预测,2015年大陆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更上一层楼,有机会达到人民币4,296亿元,只要维持这种强劲的成长态势,2017年有望扩大至人民币6,000亿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正是移动支付,去年在大陆掀起爆发式的成长,前三季采用移动支付的笔数和金额增长率都超过100%,远远高于电子支付业务整体增速(请见下表一)。
大陆2014年前三季移动支付业务量
数据源:大陆央行
回想2013年的“双十一节”当天,支付宝创下世界纪录,一天内完成4,518万笔移动支付,将原本的计算机消费行为带入手机中,并成功将“支付宝钱包”作为独立品牌经营,截至2014年10月,支付宝钱包用户数已经超过1.9亿,每天的处理的移动支付业务量至少4,500万笔。光是2014年的“双十一节”当天,支付宝移动支付交易笔数达到1.97亿笔、增长率336%,同时交易额达到243亿元,是去年移动端交易额的4.54倍,占今年总交易额的42.6%。目前支付宝钱包已经把移动支付的触角,从电商领域延伸到了线下的医院、超商、交通、餐饮各等大范畴。
移动支付商机大 大陆电商和银行业者各出奇招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分别是现今大陆搜索引擎、网络购物、社交软件的龙头,既然要在电子商务领域一争高下,未来将是三强旗下百付宝、支付宝、财付通的网络金融平台大战,这股战火一直延烧到手机的移动支付上。大陆移动支付发展较早,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更培养出一群热爱使用营销支付的“剁手族”。2014年是大陆移动支付的爆发年,淘宝的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两大巨头数度过招,透过各种商业整合及营销策略,将移动支付的战场从在线扩大到线下来。
阿里巴巴:支付宝全面性布局移动支付
支付宝早在2004年建立,至今已经超过十年,在大陆是领先的支付平台,用户超过3亿人。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账户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由“余额宝”获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账。
2013年11月起,支付宝推出手机客户端的“支付宝钱包”,不仅内置余额宝,同时实现了在手机上随时移动支付与移动理财。截至2014年前三季,余额宝使用者数增至1.49亿人,整体规模达到人民币5349亿元,创造出的收益更是可观,累计超过人民币200亿元。
阿里巴巴凭借其电商优势,对于移动支付的布局是整体而全面的,为抢攻移动定位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市场,阿里巴巴去年收购地图导航的霸主高德公司,打算将电商平台用户信息结合高德的地图位置数据库,在地理位置数据上可附加商业信息、用户数据、物流信息等,有效整合网络购物、地图、叫车服务。
腾讯:以微信为平台的发散式发展
相较于阿里巴巴,腾讯在行动商务上的布局都以微信为依托,用户极高的忠诚度为其优势,腾讯还投资京东和大众点评,在移动端的发展重点包括电商支付及O2O领域。
今年才一开始,支付宝就强化社交功能,增加“我的朋友”功能,可发送语音、文字和表情,还能小额转账功能建立用户之间的关系链;另一方面,微信则在新版中加入了聊天的小额转账功能,透过微信红包支付的方式完成转账,力求社交与移动金融功能兼顾。百度则是在超过用户超过1亿人的14款手机APP中,直接植入“百度钱包”这个电子支付工具,让用户可以马上满足购物需求。
中国银联:结合手机推出AndroidPay
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者不只电商业者,同时也带动传统银行的金融变革。中国银联2014 年进军移动支付领域,虽然短期内难以撼动支付宝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但银联是与手机厂商的策略合作,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支付服务AndroidPay,银联先在中国完成了NFC POS 升级,只要用户的手机配置 NFC芯片,即可透过移动支付软件完成支付。只是移动支付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传统银行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关卡待突破。
台湾的移动支付发展到底有多慢?
中国大陆的移动支付应用已在2014年爆发,但台湾却直到2015年才迈入“移动支付元年”。
对台湾来说,2015年将是金融3.0发展相当关键的一年,除了电子货币包之外,许多银行也推出能用手机刷卡的“手机金融卡”,还可转账缴费、缴税,而这些功能在大陆早就习以为常了。
台湾“立法院”在今年1月终于三读通过第三方支付专法《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开放代收、代付、储值、汇款等金融业务,同时明文规范每日储值、汇款金额上限为新台币5万元,电子支付机构最低实缴注册资金为5亿元(详见下表三)。
台湾《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重点整理
数据源:台湾“金管会”/笔者整理
台湾移动支付规范多 NFC手机、专用SIM卡与信用卡缺一不可
其实台湾过去不是没有移动支付的方案,但因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不够完整、硬件设施不够普及、加上窒碍难行的相关金融规范,所以一直都以“雷声大、雨点小”收场,这次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台湾之星、亚太电信等国内五大电信业者,破天荒和悠游卡控股公司合资成立群信行动数字科技。
作为一个“信托服务管理平台”(Trusted Service Management,简称TSM),群信的任务是整合电信、交通、金融等关键领域的移动支付功能,预计将于今年第1季开始试办计划、第2季正式推出。虽然群信已经掌握电信商及银行端,然而更困难的部分在于合作商家及消费者意愿。
按照台湾“金管会”目前的管制,消费者若想体验型移动支付,不但要有支持NFC功能的手机,还得另外申请NFC SIM卡及新的虚拟信用卡,否则手机支付平台是无法发挥功能的。
台湾消费者长年来已经习惯使用现金或是信用卡,要改用手机移动支付需要有够吸引人的诱因,再加上合作的商家端必须装有感应卡片阅读机,也就是说整个移动支付的产业链都要完整,才有可能成功。
令相关业者忧心的是,尽管现在《电子支付机构管理条例》已经完成三读,但还有15项子法正在草拟,网家董事长詹宏志和欧付宝董事长林一泓都认为,子法的草案还是跳脱不了传统金融的框架,不符合网络时代的使用特性及需求,加上金管会一连串的规范与限制,到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三方支付法令,是否真能符合业者和消费者期待,三个月后才会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