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3月11日报道:上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消息,莫过于腾讯短视频产品“微视”的变局——负责人离职,多个工作组解散,产品整体并入腾讯视频。虽然腾讯对外宣称“仍将保持产品迭代”,实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微视已经丧失了独立运营资格与资源配置权,它已经从一款事实上的独立产品降格为腾讯视频的细分功能。
回首2014年仲夏:秒拍产品粗糙,BUG巨多;美拍刚问世不久,背后也无巨头支撑;而腾讯微视有钱有用户,怎么看都是一副要赢的样子,但为何半年后第一个弃牌的反而它?
旨在卡位“视频微博”
微视是在2013年秋天正式上线的。当时Twitter旗下的短视频应用Vine风头无两,用户数量几个月内就冲到了4000万,唬得Instagram赶紧推出带有滤镜的短视频功能应对——业界普遍认为短视频社交潜力无可限量,这种导向也让微视很快从腾讯内部拿到了大笔推广资金。
有了钱就要烧。2013年末,微视找黄晓明、范冰冰和李敏镐拍了拜年视频,并在公交、楼宇、线上等多个广告渠道大肆投放。其实从这一刻起,微视的发展道路就已经注定了,即利用明星大V来吸取关注度,套路与当年的新浪微博一模一样,说到底就是个视频版的社交媒体。腾讯的战略意图大致如下:既然老子做微博已不是你新浪的对手,那押宝短视频,说不定就能卡位下一个“视频微博”。
这种想法本来没错,因为那时新浪投资的“秒拍”还是个渣,什么“分享按钮找不到”、“闪退”、“拍出的视频不完整”等BUG一大堆,但凡懂点产品的人都会嗤之以鼻。腾讯在产品上天生占优,同时也邀请了大量明星入驻,敌无我有,敌有我优,何愁前景不好?
美拍搅局
可腾讯忘了还有个搅局的美拍。
2014年4月,美图秀秀推出了美拍。洋气的滤镜与剪辑特效,让美拍在一个月内就声名鹊起。腾讯引以为傲的产品能力,在多年来深耕工具软件的美图团队面前被比了下去。再加上美拍借“小苹果”之势搞的“社会摇”狂潮,微视遇到了问世以来最有分量的对手。
当然,仅是如此微视也未必会败。毕竟有钱有势,只要功能上紧跟美拍,在短视频大战中还有通吃的可能。可惜,秒拍在2014年夏天也发力了。
秒拍发力
2014年7月底,冰桶挑战赛从美国蔓延到了国内。新闻嗅觉敏锐的新浪在一夜间觉醒,公司上下几十个频道数千名员工,动员了能够动员的所有名人大V参与冰桶挑战,并用秒拍拍摄,微博发布。在不留情面的奖罚制度前,新浪的运营能力被推向极致,带来的后果有二:1、在热门参与性事件的推动下,微博的名人资源尽数被导向秒拍;2、得到大量用户反馈的秒拍,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在九月份就拿到了新的5000万美金融资。
而这期间的微视还在与美拍鏖战功能。我记得冰桶挑战最火热的那几天,其产品负责人还在纠结能否跟上美拍的滤镜更新速度。
其实这也怪不得微视团队。拼媒体,拼名人资源,这根本就不是腾讯的基因。微视团队只有几十人,其运营人员还是大部门“公用”的,这如何是新浪这样强运营公司的对手?秒拍之火爆,是新浪每一位编辑拉动既有人脉资源一对一推广的结果,这种方式根本就不是腾讯能够玩的。这也是公司基因导致的宿命。
事实上,直到其部门解散时,微视的用户数据都不算差:日活跃用户600万——要知道,短视频鼻祖Vine目前的日活用户也只有几百万,在国内看似拔得头筹的美拍的日活也不过700万,纯粹的短视频应用本来就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普适。
而在这样一个细分市场里,微视拼功能比不过美拍,拼运营比不过秒拍;外部狙击微博不力,内部还有微信小视频分流需求,左右逢迎上下求索皆是输,其尴尬可见一斑。所以最后被拆散打包给腾讯视频也是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