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2日报道:我所理解的O2O,是指利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行业业态进行优化或重塑,进而提高行业效率或质量,比如互联网与服务业的结合,与金融、医疗的结合,属于是广义的O2O。本文所探讨的,是互联网与生活服务业的结合,包括人们衣食住行娱乐各个方面。

2014年,被称为O2O的元年,投资创业异常火热,传统行业也被大势到来弄的坐立不安,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媒体都在探讨这场O2O革命。笔者结合O2O研究及投资实践,总结如下看法与大家探讨。

如此火热的生活服务O2O发展的核心动力或内在的逻辑是什么?

经济学角度,一切经济现象都离不开供需关系,当供需失衡时,市场将发生重构,供需平衡是个相对概念,是动态的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政策刺激、技术变革、人口结构变化等等。

当今中国服务行业的供需平衡已被打破,需求方强势崛起,核心驱动力主要有三个:一是收入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诉求发生变化,是大前提、大环境。二是技术变革,尤其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革命性力量,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以新的方式或手段满足存量需求的同时,激发了新的增量需求。三是人口结构的改变反映出的代际变化,是持续性推动力量的源泉,80后已成为社会消费主力,90后已陆续步入社会,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个性化消费时代即将来临。

由上述可知,中国已是买方市场,任何商业模式的设计,一定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按照这个逻辑,研究生活服务O2O的发展历程会发现:

第一阶段,主要以信息匹配、撮合交易为主,俗称“导流模式”,主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线下商家来讲,意味着广告效应,能带来客户新的增量。因为线下已经存在各种服务方,数量众多,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搭建网络平台,将服务方信息搬上网,与消费者进行撮合,移动支付技术使得线上完成交易成为可能,这是移动优于PC时代的地方。这种模式以外卖领域的饿了么初期模式为代表,优势就是可以快速做大规模,劣势就是进入门槛低,很容易被模仿,唯有形成规模优势才相对安全,但是拥有更多流量资源的玩家进场后,竞争会异常激烈。这种模式发展至今,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总结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平台对服务供应方控制力较弱,以致于消费者利益受损。

从第一阶段发展经验来看,线下服务业态之弊端、顽疾,如果不改变、不优化,是制约线上平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正因如此,生活服务O2O进入第二阶段,正是对线下服务本身的优化或重塑,根据服务种类不同大致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服务本身依赖线下场所的,典型的就是餐饮行业,互联网平台更多是优化服务流程和补充功能,比如,餐馆不仅需要增量更需要能帮助送达到终端消费者的服务以消化增量,也就是配送,所以越来越多深入餐厅服务链条的重模式被关注,如生活半径、点我吧、零号线等外卖平台。

第二种情况,是服务本身不一定要依赖线下场所和复杂工具的,服务更多是靠个人技能完成,线下场所中介角色可以被取代的,典型的比如美甲、按摩、洗车等上门服务的兴起,以河狸家为代表,是对线下美业的重塑。

从时间发展来看,2014年下半年之前算第一阶段,之后进入到了第二阶段。

那么,生活服务O2O发展的第三阶段会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前两个阶段的尝试者,在2015年,会有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大平台规模效应逐渐显现,跟随者面临洗牌。

从更长远角度,第三阶段我认为会越来越向促进“服务供应升级”方向发展,上文提到的三个驱动力,引发的是需求升级,需求反向推动供应升级,二者合称“消费升级”。三个驱动力构成了消费升级的核心动力,收入增加更多反映消费者对服务本身品质的要求,低价不会成为决策的第一要素。技术变革更多指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带来的便捷和引发的增量需求,更多体现在消费者与服务之间的连接效果,全新的传递方式,更高的效率等等。代际变化是持续推动消费升级的动力源泉,8090后两个群体共性特征就是移动互联网化程度高,而且容易接受全新的消费理念。当然,也存在群体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反映出对供应的个性化需求,带来无限遐想空间。

那么,生活服务O2O发展的第三阶段,我认为有三个趋势:

第一,互联网平台会愈加深入服务链条中,告别单一流量模式,会更多的为商家提供信息流、物流、服务流等各环节的优化增值服务,以加强商家对平台的依赖度。反映到用户端,即是可以享受消费体验更优的服务,包括品质和便捷性。

第二,互联网对线下服务业态的重塑将加剧,去中介化成必然,将有大量互联网品牌服务商出现,为用户直接提供服务,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重新组织人力物力等服务资源,以最便捷的方式到达用户。这一趋势更多会发生在家装家居、婚庆等服务链条复杂、消费频次低,信任感缺乏的领域。反映到用户端,即是可以享受到可靠、有保障,高性价比的服务。

第三,满足新兴消费群体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承载产品与服务的平台或渠道会创造新的价值,借助互联网,传播理念、扩大品牌,形成忠实用户群。这一趋势的尝试,往往由单一产品或品类切入,快速建立品牌,通过品类的扩张走平台路线。

最近有声音在讨论,O2O是否已经出现泡沫?

我的理解,首先,是要弄清什么是泡沫。

泡沫的说法来源于2000年互联网时代的说法。从中简单总结有3个特征:一是资本过度集中,二是创业企业过度集中,这和资本的热捧有直接关系,三是当受某些因素影响时,资本变得恐惧,企业断血,倒闭潮出现。

按照这几个特征,来看今天的O2O,虽热,但 O2O本身没有泡沫,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还是初级阶段。但是某些领域逐渐出现泡沫的特征。第一,资本14年的疯狂,扎堆进入了几个领域,打车、外卖、美业等,可以说是集中,引发了高度关注。第二,某些领域创业企业扎堆,尤其是低门槛进入的轻平台模式,模仿者不断出现。第三,不是每个领域都能容下多家同类平台,也不是每个服务类别都能平台化,平台需要持续供血,当有明显领先优势的标杆出现时,资本大规模跟进第二第三的可能性很小,多数企业会因为断血死掉。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竞争结果,是和创业者和投资人价值判断有关,至于打车烧钱是个例,背后因素很多,是各方利益在较量,不必过度解读。

关于创业需警惕哪轮死的问题?

我的理解,从天使轮到PRE-IPO,哪轮死都正常,上市后玩不好照样死不耽误,但确实不同阶段各有各的死法。天使轮,死的更直接花样多,方向不对会死、团队打架会死、没钱了会死,总之能跑到A轮说明已经克服了一些死法,总体来看最容易被自己搞死。

接下来A到B的过程,更多是被对手搞死,是拉开差距的时候,产品用的不如对手爽,市场名气不如对手大,钱来的不如对手快等等,总之行业的相对领先者会出现,能跑到C轮算相对安全,同样也会发现你被巨头盯上了,该站哪边需要考虑清楚。有了大树IPO之路可能会更平坦,也可能在大树间pk过程中,顺带被p死。

创业是个死亡奔跑游戏,就像神庙逃亡,跑道越来越窄,越来越凶险,怪兽越来越强悍凶残,作为跑者,首先身体要好解决好内部问题,然后不断加金币攒技能,过了n关后精疲力尽但怪兽依然凶猛,没关系可以充值做土豪,满血复活继续战斗,最终跨过了终点,回头发现怪兽消失了,胜利了。。。

等等,神庙逃亡2全宇宙公测,少年继续奔跑吧。。。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