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13日报道:有人说2014年是O2O的元年,那么2015年就应该是020格局初定的一年。自从2014美甲上门估值10个亿以后,上门O2O迅速闯入泛互联网人(自己定义的,有待商榷,意指和互联网沾边的人)的视野。
外卖(饿了么们)、美甲(河狸家们)、厨师(好厨师们)、按摩(点秋香们)、搬家等都把服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在从线上向线下进攻。凡是上门O2O“魔手”所及之处,几乎都是“加入了你就活,不来你就死”的“你加,或者不加我;我就在那里,风生水起”的状态。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上门O2O项目降低了信息的不对性,提高了效率,其对传统行业来说,不仅仅是改造,更是优化和升级。
从商业模式来讲,不以满足用户需求的Commence,不是长久的商业模式。上门O2O满足的用户需求,除了服务不需要固定场所的特征外,还有这样的特点:
1)高频和低频。譬如吃饭、美甲、按摩等是高频次的,这样的服务特点是迅速做大规模,迅速上量,很容易受到资本的追捧;譬如婚庆、摄影、旅游等属于低频次的,这样的服务的特点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
2)强需求和弱需求。很明显的一个强需求是吃饭(外卖),你可以一周甚至两周不美甲,但总不能一天不吃饭。不过弱需求和强需求是可以转换的,譬如按摩(在现代白领等没有更多意识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的产生、危害和预防时,很少有白领等去享受一下)。
切入正题,细想当前上门O2O最烧钱的地方恐怕要算地推了(不把用户弄进来,去挣谁的钱),在一些新兴的领域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关键词是市场培育或用户习惯培养。
以美食上门的外卖们为例,饿了么,美团外卖在地推上都花费了大量的资本,满减、红包、宋饮料,哪一个不需要点Money?因此,有评论说如果前期不烧钱,怎么能把消费者引导过来(当然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都是这样的)。 不可置疑,这样的方式确实是很有效的方式,但是对吗?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用户的需求究竟是什么。用户的需求是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然这个过程如果能够“经济、便宜又实惠”就更好了。从这里来看,能够引爆用户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淘宝上那些大家明知的是什么样的产品,销量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使用后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些小后悔吧,然后再感叹一声果然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啊)。
从上门O2O用户需求的整体来看,无论高频的还是低频的,无论是强需求还是弱需求,核心是要把产品和服务本身好,让产品尖叫,引爆用户,让用户愿意去分享,愿意口碑传播,这才是地推的王道。可能最开始,只是在一个二线城市,只吸引了一小部分的目标客户,让他们了解到所做的真的是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事情,种子用户形成意见领袖,推进口碑的传播,当然这个过程不如给全民发红包那样简单粗暴!
最后,哪怕你真的钱太多,实在想发!那么烧也应该是有烧钱的方式的。以美食上门的饿了么们为例,现在流行的是对C端(客户)补贴;如果把C端的补贴,转移给B端(商家)会怎么样?譬如,一个同样的一个美食套餐,美团外卖标价10元,一系列优惠后是7元;然后饿了么直接标价7元,哪一个对视觉的冲击力更大啊?然后饿了么就可以来依据广告语:所有美食,全国最低价!(当然,这样的话就会主打草根市场了)
最终,上门O2O烧钱的关键是要用极客精神和工匠精神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产品和服务真的好了,令人尖叫的口碑自然能够让用户帮助主动推广产品和服务!给用户补贴,引导是用户坏的习惯(因为你在教用户不花钱,那你从哪挣钱),只有善的,才能是长久的(虽然时间会长一点);如果是坏的,总是保持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