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16日报道:随着监管政策渐行渐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P2P平台在资产质量和获客成本方面压力的加大,这一切都预示着:2015,行业大洗牌已经来临。
《2014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底网贷平台达到1575家,2013年时有800家;与此同时,全年问题平台达275家,仅12月就出现问题平台92家,超过2013年全年76家问题平台的记录。问题平台的出现远远快于新平台的增长。
另据网贷之家统计,目前贷款余额在5亿元以上的P2P平台有36家,总体规模占市场总额的59%。在讲究规模效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行业巨头会继续努力做大做强,换言之,十几家平台可能覆盖了七成的市场。
随着监管政策渐行渐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及P2P平台在资产质量和获客成本方面压力的加大,这一切都预示着:2015,行业大洗牌已经来临。
风控,P2P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对比过去两年P2P问题平台的情况会发现,因道德问题而跑路的平台数量在下降,因资产质量下滑而导致的流动性、提现困难正在成为问题平台的主要诱因。这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风控技术和资金流向问题。
对于一家P2P企业来说,是否有能力做好借款客户的风险管控,把违约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当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能否快速高效地在线筛选出高质量的借款标的,将成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绝对不能碰的“资金池”
目前,国内P2P模式有两种,即“居间人模式”和“点对点模式”。前者是主流模式,大约80-90%的平台都是这种模式;后者是趋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如宜信宜人贷、点滴身边等实现了点对点操作。
所谓“居间人模式”,即P2P平台在线下寻找借款人,通过后由专业放款人向其放款,并把取得的债权转让给投资人,投资人获得债权带来的利息收入。在这一模式中,债权分配、资金流向等都不透明,极易滋生资金池。再加上身为“专业放款人”的自然人风险和道德风险,这一模式备受质疑。
所谓“点对点模式”,即借贷双方的资金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直接到达对方账户。在采用这一模式的平台上,借款人可以直接看到自己资金的去向,还款人按期归还的本金也直接回流借款人账户。资金流向一清二楚,平台本身不沉淀任何资金,也就绝对不会产生所谓的资金池。
也谈高流动性获客
收益率、流动性、安全保障并称理财产品的三大要素。主流P2P平台在收益率、安全保障方面动作空间不大,因此提高债权流动性就成为各平台竞争的重要手段。
纵观国内P2P二级市场的基本形态多为平台内部债权转让,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原始债权获得之后债权包的分发过程;二是债权在借出者之间的流转,但普遍要求持有债权满足一定的锁定期。
后者在信息透明度上更经得起检验,但对平台IT系统要求也更高,一般的P2P很难完成动则上千万的系统搭建。对于已经完成债匹系统搭建的平台来说,其受益是显而易见的,高效率的债权匹配可大大提升理财资金的流动性,进而为平台引来更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