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5月27日报道:回首2014年创业圈,O2O一定是一个大的热门方向,上门按摩,美甲,洗车,洗衣服等等把互联网的触角深入到了一个个传统大行业,搞得风生水起。京东、阿里、苏宁全面渗透;物流顺丰(嘿客)、日日顺各路布局;打车平台、社区O2O全面开花。2014年,可以说是全民快步进入O2O的时代。同样火爆的生鲜中的水果行业,在2015年如何搭上O2O这趟快车?如何能做好呢?
关于水果O2O的几个特点:
一、针对的是中高收入人群。对于低端的水果产品,一般利润不是很高,通过菜市场或者地摊直接销售比较适合。据介绍,高品质的水果,一般毛利在50%以上,利润有保证。
二、生鲜水果损耗率高。水果保质期一般不长,而且需要较好的存储条件,对包装和配送要求更高。同时由于是生活快消品,对配送的及时性要求更严,耗损问题更加突出。
三、口碑很重要。如果用户通过APP下单购买水果,在没有看到实物情况下,如何取得用户的信任?怎么知道水果品质更好呢?这就得靠水果的品质及服务口碑。如果用户通过你的平台购买到的水果更不错,能吃到各地的新鲜水果,品质和卫生也得到保证,那么回头客肯定不少,而且还可以借助微信等分享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推广。
四、水果APP还有更宽的市场。家庭和个人水果消费是持续的,只要拥有一定量的忠实用户,持续盈利不成问题。而且还可以扩展相关的周边领域,建立良好生态链的条件。
大多数所谓O2O,其实还是没离开过去的团购,不过是加了一层移动互联网和APP的皮,作为生鲜中的水果O2O,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大致能分析出以下几点:
1,耗损是首要问题
据了解,大部分水果超市的损耗会控制在3%左右,有的水果超市可以做到1.5%。水果损耗越小,利润就会相应增加。无论线上线下,损耗都是困扰水果经营者的首要问题。
2,没有稳定的货源,多市场供应采购量少,成本高;
批发商的商业模式就是基于“量”,比如专做某类热带水果的上游批发商品牌,如果体量不稳定过着不规定的情况下采购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如果有了“量”,商贩就能通过你快速周转变现,减低损耗,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利润,所以你就有了议价能力,有了拿货能力,甚至有了控制供应商的能力。结合上一条,若想让水果足够便宜,必须一切布局都针对降低损耗来。以往水果损耗最多的环节是库存和周转。
当然,目前一些进口水果的生鲜电商的水果的进口方式是和产地果园合作,直接从产地进货,没有中间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环节,一来可以控制水果质量以及流通时间,二来缩短供应链条后也可以带来价格优势。
3,保鲜是难点;
生鲜需要冷冻,需要冷藏库,同时需要生鲜的保质期很短。
4、物流成本难以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特别是针对O2O模式;
水果O2O目前有主要有两种模式,水果送货上门服务和建立自提点。无论是哪一种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物流甚至可以成为一些商家的短板,即便是阿里也如此。
5、水果品质不能统一;
水果不同于其他商品,非常难标准化和品质控制,尤其在中国,无论从咱们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流通环节,都很难保证稳定的品质。
6、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扩张难
当重资产的生鲜电商还在琢磨如何O2O时,街边水果店已经率先走出O2O的道路。大多数水果超市会在门口摆放一块信息通告牌,上面写着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以及扫二维码成为会员的服务。当线下用O2O的方式满足了用户送上门的需求时,线上就比较痛苦,因为对电商来说,换货、损耗的问题非常难解决。而对重资产模式的水果电商来说,向线下扩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风投们都很乐意来烧钱,互联网大佬们也想突围O2O
数据显示,相对于生鲜在传统零售超市20%的销售额比例,农副产品在网络渠道的渗透率仅仅为1%,因此生鲜电商的潜力可想而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生鲜市场的政策依然利好。在“互联网”的政策背景下,农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巨大。网传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年底就投资了某生鲜电商,投资金额在千万级别,又引来行业对阿里生鲜商品的无限遐想,仿佛京东、阿里的真正对抗延伸到了生鲜商品。
小编了解到,几大介入生鲜(水果)O2O的平台,无论是从产品类别、模式还是配送形式上都颇为相似。想要在O2O领域胜出,最关键的是要快速将体量做到足够大,不断复制到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这一点在打车领域和外卖领域早有先例。这是否意味着在生鲜(水果)O2O也极可能爆发出一轮肉搏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