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5月28日报道:任何一个经历过家里房子装修的人应该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太累太苦逼。累在哪苦在哪?整个装修过程无非被4件事烦恼:1、难找到靠谱的装修公司,2、难设计出想要的装修风格,3、难找到或难辨别高性价比的建材,4、难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细节放心。这些家装行业的核心用户痛点,恰恰给互联网重塑传统家装行业带来了机会。互联网 家装即可借助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改造传统装修存在的问题,通过去中介化、去渠道化及通过标准化,优化并整合装修产业链,颠覆传统装修的用户体验,让装修变得简单、透明、精致,性价比更高。
互联网 家装风口来临
从行业规模来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数据,13年中国建材家居行业大概是3万亿左右,14年4万亿。家装电商的板块,2014年交易规模在1197亿,整个家装行业传统的是4万亿,4万亿里面大概有6成是工装,剩下的40%是住宅装修,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居电商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无限,未来有非常大的线上电商发展的空间。
再从房屋购买的用户行为来看,据艾瑞咨询《中国房产营销行业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研究表明:购房用户年龄分布中,超过五成的购房用户年龄集中在26-35岁之间,与网民整体年龄分布相比更加成熟化,但是也表明房产行业用户整体呈现年轻态;购房用户学历普遍较高,具有中高端收入水平;购房用户获取房产信息的渠道分布中,互联网是最主要的获取渠道,占比为73.5%,互联网与口碑传播是用户的主要获取渠道。因此,面对大量年轻化、高学历、中高端收入且重度使用互联网的有房人群,在家装方面自然更习惯于依赖互联网解决全程的优质体验服务。
再看用户习惯与用户体验,8090后更注重个性化、放心的装修体验,消费者的需求有发生一些变化,据齐家网根据过去几百万用户的数据分析得出:在装修方面,85后,90后的需求较70后和80后的诉求发生很大的改变,他们希望更多时间花在享受生活上,追求个性生活的理解上,所以他可能更希望是省心跟放心,希望有品质的装修,个性化的装修。行业内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为结婚高高兴兴的买了婚房,装修完就离婚了,因为装修过程中操碎了心,双方也因为琐碎的事闹得不开心。可见在物质生活高度丰富的年代,以85、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对生活服务的体验更加注重,除了产品体验外,更加注重消费过程中的消费感受,爽不爽、体验新鲜感如何?
“互联网 家装”进入产业链资源整合平台时代
互联网 任何一个传统行业过程,最底层的做法是去中间化,消除信息不对称;更一步是实现交易的电子商务模式;再上一层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促进产品的标准化,即通过C2B或F2C模式进行供应链重构;高形态就是企业组织、流程及管理方式的全面互联网化。家装行业当初做互联网更多是做广告平台,后面到信息凑合平台,然后到交易平台,移动互联网出来以后不只是交易平台了,包括后端的服务能力也是信息化的。
互联网的规则是:用户即资产,服务赢未来。而家装行业是一个线下服务极其复杂又极度需要整合资源的行业,不仅有很高的资金门槛,更需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打造标准化产品、利用强大的信息化后台能力来监控服务流程、需要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管理员工及服务质量。因此,要想通过互联网 家装的方式占领行业领头地位,通过单一的一家企业全流程自营方式目前阶段难以规模化服务好用户、赢得用户和攻城掠地。
互联网 家装的商业模式并不新鲜,但目前在市场份额上还未形成哪家独大的强势壁垒,行业还处于群雄逐鹿、各家争霸阶段。
5月25日国内大的专注于装修、建材、家居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齐家网在沪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其打造的国内首家互联网整体家装平台将于6月1日正式上线试运营,并于发布会日起开放用户预约。
据当天齐家网CEO邓华金演讲及采访可看出其在平台布局上有几大动作:
1、 强势资本介入:最近融了十亿资金基本上都会投入资源整合与服务提升上。
2、 充分利用数据洞察用户需求,驱动服务产品标准化。齐家通过数十年服务的几百万的用户,洞察哪些风格是用户最喜欢的,把它标准化,后端产品化推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决策就更简单。从而重新定义消费者装修的方式,让消费者不用找装修公司直接找产品,最匹配自己的生活需求。
3、 用户体验升级:引进优质商家、过程服务的信息化监控、家装套餐品类多元化、施工工人的选拔培训及激励创新等一系列措施。
4、 服务保障:和平安银行签了一亿元的售后服务保障金。
由此可见,业内领头羊齐家网是有意利用行业积累的经验,资本的力量,用互联网的思维打造一个“互联网家装界的天猫”。
互联网 家装产业链资源整合的平台面临的挑战
1、 整个企业的互联网思维落地,如员工对战略的理解力与执行力、家装服务队伍的管理与培训落地工作等。
2、 需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平台精细化运营能力(利润率、投诉率、商家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员管理等)
3、 面临垂直领域家装企业的用户体验PK与用户之争
4、 在用户体验层面,建立以“平台自主管控”过渡到“商家自我驱动”的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