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8月17日报道:近日,在美国加州山景城由NASA召集的UTM会议(Unmanned Aerial Systems Traffic Management Convention)上,亚马逊提出的无人机分层“高速公路”系统再次引发了业界热议,并且很快得到了谷歌公司的响应。随后,谷歌、亚马逊、弗里森通讯和哈里斯公司等14家公司共同加入到了由NASA牵头的“无人机交通管理系统”当中。
自2013年亚马逊CEO贝索斯首次对外披露名为Prime Air的无人机包裹配送计划后,商用无人机快递概念便开始兴起。同年9月,国内物流巨头顺丰速递也开始秘密研究无人机快递项目,并于今年3月首次对外披露了配送计划详情。笔者此前盘点过10家公司的无人机快递计划,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物流巨头与无人机公司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为何商用无人机市场会如此受到各方关注,笔者从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应用场景与相关政策方面做出以下分析。
无人机的配送成本极低
无人机之所以能受到各大巨头与创业者的关注,其在配送成本上相比目前的人力运输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节约。据亚马逊2013年财报显示,其年度运货成本高达66.35亿美元,而运货收入仅为30.97亿美元,仅在货物运输方面便净亏损35.38亿美元,物流运输费用作为商品零售的边际成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Raffaello D’Andrea在通过数据分析了无人机的重量、载重、逆风阻力等因素后指出:从成本的角度看,2公斤包裹10公里范围内与设备直接相关的运营成本为10美分,算上无人机的日常维护与维修成本,商家投递每个包裹的总成本仅20美分(约1.3元人民币),而当前亚马逊当日达快递服务为7.99美元(约51元人民币)。这也是亚马逊如此执着于实现无人机配送服务的原因。
同样的案例在澳大利亚,与Flirtey合作的租书平台Zookal通过无人机大幅降低了课本的递送成本,此前Zookal使用普通快递的成本是29.95美金,而Flirtey的报价却只有2.99美金,配送时间也大幅缩减。
可以看到无人机的低配送成本成为了各家物流运输公司关注的主要因素,那么在无人机在具体场景中都有哪些应用呢?
零售O2O:
同城配送的零售商品多为生鲜、商超食品与日常用品,目前用户不得不单次购买大量的商品才能减免配送费用或减少配送费用在订单中的占比,出于高昂的人力成本限制,按需配送成为了送货上门的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虽然这类零售商品的即时性需求不如餐饮外卖,但客户对于服务体验来说终归是越快越好,到家服务市场近期被打开的主要原因便是企业对同城物流网络的大力布局, 即当前实现的2小时送货上门服务,这也是目前在保证优质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人力配送能达到的最快效率。
据笔者调查了解,同城配送无论是全职配送还是众包配送,每单配送价格三公里内最低为5元,根据配送距离逐级增加至10元到几十元不等。
相比之下,无人机的载重正好同时满足了按需配送、急速送达与低成本运费的三点需求,无论是一瓶水、几包薯片亦或是洗衣粉、沐浴露等日常用品,都可以通过无人机快递即时按需送达,根据亚马逊当前的无人机配送试验成果,最快仅需30分钟即可实现上述物品的送货上门,这种配送效率与成本无疑将帮助企业进一步打开到家服务市场。
餐饮O2O:
你是否经常遇到这类情况?订的外卖经常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了才送到,或者送到时已经凉了,口感差的让人难以下咽。
这是目前外卖配送行业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一方面出于城市地面的交通拥挤;另一方面人力配送普遍存在“凑单”现象,也就是说配送员不会第一时间送出餐品,而会积攒了一定单量后再统一配送至一个片区,影响配送效率。
那么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间距离公司有10公里的餐厅,以无人机60km的时速送外卖,路上仅需要花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送达,不仅可以让顾客吃上热气腾腾的食物,也能为餐厅节省一大笔外卖速递费用。
据笔者了解,日前百度外卖已经联手无人机制造商亿航科技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无人机送餐试验,每单的配送时间约为20-30分钟。
医药O2O:
从2015年上半年起,主打同城送药上门服务的O2O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市场瞬间呈现一片红海景象。医药类部分商品属于紧急用品,对于配送的效率的要求要比零售、外卖高出很多,想要迅速打开市场需求,企业唯有从“快”下手,希望从配送效率上拉拢用户占领市场,配送时间从最开始承诺的2小时,到如今的1小时,甚至有企业推出了半小时送达的服务。
仍然从成本来考虑,据笔者了解,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一单药品的配送费用大约是8元,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送药类APP仍然处在抢夺市场的烧钱补贴阶段,用户很少需要为配送费用买单,但补贴对企业来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医药O2O平台想留存用户就必须要保证稳定的配送效率,所以在人力配送成本上是无法缩减的,但这一部分成本若是通过提高商品单价或是向用户收取配送费用,则很容易将平台服务变为一个伪需求。
此时无人机配送在这个场景下无疑是具天然优势的,不少无人机快递公司配送之初针对的便是这类小体积的紧急医药用品,如与英国的BIZZBY sky与以色列的Flytrex Sky,出于用户需求,这类无人机设计的往往更为小巧灵活以方便高速飞行。
无人机配送可行性分析与相关政策
在无人机配送可行性上,笔者结合现阶段各公司的配送流程设计与试验成果总结了以下几点可行性保障措施:
①目前市场上的配送无人机普遍设计为可满足在下雨、低温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飞行。
②无人机配送同时会搭配一套物流监测系统与移动终端(手机APP)以保障送货方、收货方与第三方(民航监管部门)信息的实时对接。
③为了更精准的定位用户位置,无人机一般会提供两种驾驶模式,既可在远场通过GPS定位自动驾驶到指定坐标,又可通过APP操作实现近场人工精准对接。
④和民航客机一样,无人机设有黑匣子,当飞机不慎跌落时,无人机公司会调出无人机里的黑匣子,通过查看飞行日志,找出电路板的异常情况,查出问题原因与客户协商赔付。
政策相关:
虽然此前无人机的商业化应用一直受相关政策的限制,但无人机市场的繁荣已经促使国内相关部门加速制定相关飞行标准。就在今年2月,一直紧抓政策不放的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终于松口允许小型无人机上空,并表示商用无人机规定将在一年内出台。
而国内由于近年来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力扶持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的兴起,在无人机政策方面或将领先于美国。2013年,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重量不大于7公斤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500米半径、相对高度低于120米的范围内,无须证照。
2014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我国要在沈阳、广州等13个城市进行高空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力争2015年在全国推开。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低空空域资源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低空领域将有序放开,这对于无人机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2015年8月3日,由商务部、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自8月15日起,对部分技术规格较高的无人机实施出口管制,此举可见国家对无人机知识产权的重视。8月6日,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无人机驾驶员认证考试在深圳举行,中国首批20人获得AOPA驾照。
据笔者分析,无人机管理规定制定中最重要的将会是空域航线的划分,无人机专用空域航线既是对空域中其他飞行器(如民航)与地面人员的安全保障也是对飞行效率的提升,空中的无人机物流供应链应该是有序的,可控的,安全的。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无人机管理办公室主任柯玉宝透露,目前对于无人机飞行划分范围、高度的隔离空域已经明确,同时今后出台的《无人机空域管理规定》中,也将加入对融合空域的无人机使用与管理准则。
还是那个老故事,用户想要一匹更快的马,而福特选择给了用户一辆车。能够颠覆传统配送行业的永远不会是一个跑的更快的快递员。无人机的出现将会是对整个传统配送行业的一个效率的提升,通过精准定位与无人机的自动化控制,不仅减少了高昂的人力物流运输成本,还极大的提高了商品服务的配送效率。
目前O2O配送行业可以说是在靠蛮力来撬动整个即时配送市场,而通过无人机等技术手段为O2O配送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却十分少见,分析目前整个O2O市场,用户对送货上门服务需求其实是建立在补贴的零成本配送基础之上的,一旦拿去补贴,高频需求立刻就会转为低频甚至伪需求。而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已经过去,人力成本只会越来越高,所以你会发现像顺丰这类嗅觉敏感的传统企业正在做大的变革,无论是在智能快递柜上的投入(丰巢科技)还是无人机配送上的探索。总之,机会一直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创业者们与其赌在现在,不如更多的放眼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