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见到姜孝鹏,应该是三、四年前的事。那时他还没离开阿里云,负责阿里云的“梦工厂”业务,实际就是企业建站。

今天的主人公,不是那些已经是大咖的人的故事,而是努力成为大咖的人的故事。

相比那些一出现就仿佛神从天降的大咖,这样的故事,对于正在奋斗路上的屌丝,也许能带来更多的借鉴。

其实,姜孝鹏也不算名不经传,在建站这个行当有点小名声。

2007年时,姜跟着几个大哥级的人物做狼烟科技,当时,姜是狼烟的主力干将之一。后来,狼烟被中国万网收购,做“速成网站”、“梦工厂”,当时,姜仍是主力干将之一。再后来,中国万网被阿里巴巴收购,并归阿里云,阿里云建站业务,姜还是主力干将之一。直到当年的大哥们都出来变VC了,他虽然也单飞,但还是继续搞他的建站。

我揶揄他:“做了这么多年给大哥撑腰的人,直到无腰可撑。”

他说:主要是一直感觉网站建设标准化这个事情,我们在“梦工厂”里还没有做完,还有得可做,所以就继续做。

所以他们现在的公司名叫“云梦网络”,“云”代表云计算,“梦”则和当时的“梦工厂”在名称上都一脉相承。而再过几天,他们的公司就成立两周年了。

姜孝鹏说,现在,我们已经能让企业建站就和做一个PPT一样的了,完全不需要技术,也不需要服务器、虚机、带宽什么的,这些都在云上,很稳定,因为底层全面应用的是云计算。

现在,云梦网络有三个合伙人:姜孝鹏任CEO,统管公司事务;陈振东任COO,分管运营;胡艳平任CTO,分管技术研发。公司有近80人,已经有5万多企业客户。

对于建站市场的鱼龙混杂,我是略知一二的,概括起来是:技术基本互拷,模板基本互套,门槛基本没有,两三人基本能搞,但基本都没搞好。所以,当姜这么介绍自家产品时,我将信将疑。

不过,当COO陈振东向我全面展示介绍了他们的系统后台后,我吃惊了,并立刻意识到,他们已经把网站建设标准化技术推到下一个变革节点附近。

在这个系统里面,销售、派单、跟单、进度管理等,已经围绕“建站”这件事情,在技术逻辑上打通并开始融合,作为一个战略者来说,这个事情已经基本完成了,因为剩下的,就只是不断的优化而已。所以我说:“这个事情,做到头刻度是100的话,你们做到了90.”这是站在战略层面上说的。

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先进的快速建站系统,也是真正能够有资格说“建网站就是做PPT”的系统。通过后台,已经看不到技术人员的影子,只是设计师在工作,设计师在“建站”这件事情上,可以做到“毫无障碍地实现设计设想”。

在一个余佳文、马佳佳之辈,云视链、一亩田、游侠之流,在互联网+、O2O各领风骚好几天的年代里,姜孝鹏和他的团队,能沉下心,立志在一个和互联网几乎同龄的行当中,一干就是N多年(应该有十年了),并能把这个行当推向一个极致(极有希望)。也算是奇葩的一种吧。

席谈间,我们谈到了目前火得一塌糊涂的O2O.我说实在不知道一些O2O的价值在哪里,于是谈了我的见闻:

有一次,我去吉野家用餐,前面排了一个送外卖的哥们,是某极著名的外卖品牌的,于是攀谈起来,方得知他正在排队为顾客买饭,顾客在该外卖品牌的APP上以52.5元下了单,他要把这些东西都买齐,需要给吉野家支付57.5元,钱还要自己先现金垫付。我咋舌这竟就是这家大名顶顶的、在资本市场上逼格极高的外卖品牌的商业模式。这单生意的实现过程,已经原始到不能再原始了,即看不到一点高大上,也看不出有多大的商业价值。

另外,经常地,都已经是晚上23点多了,我还能看到这些外卖的兄弟在送餐。这些从农村到大城市的年轻人,是出来寻找未来、梦想和人生出路的,他们本该趁自己二十岁到三十岁期间的学习黄金时间,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些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从中学到一技之长,以备将来。现在却仅仅是为了让一些人的生活过得更精致,一天16小时、18小时地排队、等候、骑电动自行车。想想他们干了十年之后,会成为排队大拿吗?

姜说:“那我们的员工做的事情,比这更高大上。”

O2O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