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部《欢乐颂》红到发紫,圆满落幕。几个女生的状态像极了当下的互联网商业——不狂奔就死。那句“常与同好争天下,不与傻瓜共短长”不仅是职场人竞相豪饮的鸡汤,也道尽了市场对手竞争的真谛。就像当下蓬勃而出的“网红”们,管你是Papi酱还是Pipa酱,能持续保持影响力,不断落袋为安,才是真的赢家。
网红从最初纯粹利用眼球吸引关注到现在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形成独立IP的内容制作商,并有着超强的变现能力,得益于其从诞生之初就是一种具有电商基因的新型营销模式。网红在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并形成亲密关系,打造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塑造并传播自有品牌,并最终在电商平台将粉丝关注转化成购买力,整个过程的核心环节都是利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完成。
当移动设备逐渐成为人类”器官“,粘稠的商业生态,天然的碎片时代,大陆碎裂成群岛,一个个社群应运而生。人们纷纷升级为”高感性族群“,右脑经济大行其道。而由此带来的产品人格化是很重要的一点,这是传统品牌营销也在竭力营造的强大可持续发展基因。
第一大要素:产品具体实现人格化。网红和粉丝之间,通过口碑传播、互动、评论分享等形式逐渐确定一种信任和亲密的关系。网红以自身作背书,将自己的个性融入产品中,使产品更具人格化,也更容易被粉丝接受。网红向其受众传播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有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消费习惯,粉丝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购买的是他们所信赖的网红所创立的生活样本和人格模式。由此人格化的样本必然联系的是精确到、可传递的,甚至是可触及的产品感受,也就实现了另一要素。
第二大要素:实现了最重要的定位精准。营销从“大水漫灌”直接过渡到到“精准滴灌”。传统的品牌商在定位和寻找TA的时候,经常受困于如何在海量的用户数据库中寻找到自己的TA,并将产品信息精准地传递给TA,因而不得不用一种“漫灌”的方式,而“滴灌”则将信息以撒网的形式传递给所有受众,简单、直接、有效。
除此以外,网红的粉丝都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相同或类似特征的群体,再加上长期互动形成的信任关系,使得产品在传播的时候更精准,转化率更高,传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网红一般是在某些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专业行动力的“素人”,在特定领域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因此,在此基础上激发其感性和参与,通过精细运营沉淀,用口碑、分享、推荐疏通关系链和交易链,进而围绕品牌实现商业价值的变现,特别是垂直细分领域具有无限的潜力和想象空间。
第三大要素:渠道粉丝转化对接实体经济。互联网时代,产品的结构与属性都发生了重大变迁,它不仅承载具体功能,更承载趣味与情感——它变成了连接的中介,能直接带来可观的用户、粉丝,形成强大的内生卷入力。刺激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在朋友间进行自主分享、口碑传播。这样一来,既有关系营销又含价值交换,便实现互联网大师凯文.凯利口中“社群的自由裂变与聚变”。品牌商要接入到网红经济链中,就必须持续改善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在网红效益具备一定规模后还能够保有快速响应消费需求和提供高品质服务的能力。
网红经济正在倒逼传统产业变革,社交流量变现销量这一新商业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中,传统产业的供应链体系无法满足新模式的需要并正在制约新模式的效率,这将倒逼产业变革。对于农村电商来说,网红经济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普遍强烈食品安全诉求的今天,“网红经济”的日益发酵,将使得大农业会成为资本市场“风口上的飞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