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来源是内容本身,传统电商的交易通过价格竞争或补贴来形成,但内容电商往往源自一种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豆果美食起初做美食分享的社区,而后转做电商,并在电商的路上对生鲜以及农业电商的玩法有了新的认知。同时,豆果美食还与多家厨电企业合力做起智能厨电,还想要垄断这个行业。
由社区到“内容电商”
豆果美食(以下简称豆果)CEO王宇翔向亿邦动力网谈到,豆果创立于2011年,前三年只做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创建基于家庭、厨房的美食分享社区,而从2014年年底开始,其踏上了“触电”之旅。
王宇翔指出,豆果创立之初其实就想到了未来可能做电商,所以才用了三年时间来打磨内容,希望通过最容易产生话题的美食内容,引发更多关注家庭生活品质这一群体的共鸣,将家庭消费决策者聚集在一起。也就是说,豆果希望用社区保证用户粘性,为后期转化电商用户做准备。
做社区的前三年,豆果积累了大量用户,截至目前有超过1.25亿的手机App安装量,注册用户达3100万人,日均访问量在350万-400万之间。从社区的内容分享来说,豆果发展了85万个食品内容,并且站内所有内容均来自用户分享,而非平台本身产生。除食谱外,豆果还提供餐厅餐馆与美食网购信息。
根据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7月菜谱类App月度活跃用户数排行中,豆果位居榜首,月度活跃用户数达478.4万人。豆果App也有一定海外用户,占比在10%左右(但其CEO表示近几年还没有发展国外市场的计划)。
据王宇翔透露,豆果的电商转化率在3%左右。其采用“优质内容+农业/生鲜电商”的模式,通过产品与内容融合的方式来形成销售。而除了单独的产品销售板块外,豆果App还提供部分食谱的“送菜到家”服务,也就是在食谱中直接提供该食谱所用的几乎所有食材,并按类别提供多渠道货源。
据亿邦动力网了解,豆果的电商业务采取平台经营模式,目前除传统农业和生鲜企业外,也和一些做进口或海外购的一些企业合作。这对于处于转型期的豆果来说是个省心省力的选择,王宇翔指出,豆果目前也不会考虑自营。在产品方面,豆果还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厨房电商超市”,商品类别涵盖了一切生鲜、半成品、粮油调味、烘焙类、休闲类、酒水茶饮以及厨房电器等产品 。
如何破除生鲜电商魔咒?
王翔宇分享道,生鲜电商以及农业电商尚处于投入阶段。在整合的过程中也没有标准去衡量、供应链及冷链物流不成熟导致损耗和成本难以解决、凌驾于标准化与冷链之上的“最后一公里”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但正因为这些问题存在,未来也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豆果希望通过互联网社区的形态可以改变它。王翔宇提了一个说法——破而后立。“要想突破这种局面,应该是创建一个‘传统农业或生鲜企业+互联网’的新模式,而不是互联网企业改行去做生鲜电商。因为互联网只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而生鲜和农业则需要长期积累。所以对农业零售或生鲜的管理都非常成熟的传统企业,再结合互联网的效率将远大于互联网改行去做。”
此外,豆果希望把食品这个行业标准化,并形成一套标准流程或一个数据化结构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美食跨界:融合智能家电
豆果的盈利模式分三块:首先是品牌营销还有广告;第二部分是电商;第三部分就是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厨电的技术支持。
在数据分析上,豆果联合风投公司GGV(Granite Global Ventures)分析超过3.6亿个数据。数据显示,72%的下厨者还是女性,但男性比例相较2015年也上升了2%,有趣的是这些会做饭的男性用户大多都不是单身汪。此外,豆果25-35岁用户占比近60%,24岁以下用户占22%。而从年轻人厨房支出看,智能厨电位于榜首,所以豆果奋不顾身一头扎进智能厨电行业。
王宇翔表示,智能电器的内容输出也是豆果今年的重点项目,目前正致力于打造“工具+社区+电商+智能厨电”的厨房经济新闭环,并围绕用户数据为企业提供基于整个厨房生态的美食数据分析。目前,豆果与国内的海尔、美的、三星、长帝、格兰仕、九阳、老板、樱花等厨电企业都有合作。
其实早在2014年,豆果美食就已经开始为对接智能厨电做准备,将菜谱数据标准化。如豆果将App植入智能冰箱的液晶面板,并与手机app相连,用户可了解冰箱中食物情况,豆果还会通过食物种类智能匹配菜单。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灶具的控制面板匹配豆果app上的相关菜谱,灶具就会通过菜谱中的数据自动调节油温。
王宇翔向亿邦动力网表示,未来,豆果美食将成为一个涵盖生鲜、半成品食材、厨具、厨房电器、橱柜等厨房场景全品类商品的电商平台,让用户可以在豆果美食实现厨房用品一站式采买、智能化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