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门搜索:域名 机房 VPS CDN SEO 教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IDC圈 >> 企业应用 >> IDC方案 >> 正文
P2P被招安 P2P+CDN=更完美的IPTV
来源:通信产业报 时间:2007-6-20 18:12:42 作者:idcquan 进入论坛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业界专家开始对如何将P2P应用于IPTV达成共识:结合P2P的扩展能力和CDN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就可以构建一个可管理的、能够承载电信级内容应用的IPTV系统平台。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负责IPTV项目的工程师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电信正在测试基于CDN(内容分发网络)与P2P(peer to peer,对等连接)技术的IPTV系统平台。中国电信已经得出结论:将P2P与CDN完美结合,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是未来IPTV的演进方向之一。

  初步共识

  无独有偶,近日,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也明确表示,网通正在考虑把P2P技术应用到IPTV中,在CDN中应用P2P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业界专家开始对如何将P2P应用于IPTV达成共识:结合P2P的扩展能力和CDN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就可以构建一个可管理的、能够承载电信级内容应用的IPTV系统平台。

  一直热衷于P2P技术的通信专家侯自强表示:“目前我国的IPTV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提供IPTV业务要对现在有的宽带互联网进行改造,使路由器增加组播功能,改造成本很高。因此,客户机/服务器体制制约了IPTV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将IPTV体系结构向对等连接P2P模式演进。”

  CDN和P2P技术的优缺点在应用上具有互补性。目前CDN和P2P被用于不同的领域,CDN主要用于可靠的Web和流媒体内容分发,而P2P则主要用于内容交换。

  杭州华视北京研发中心时明亮告诉记者,CDN是建立在现有IP网络基础结构之上的一种增值网络,是在应用层部署的一层网络架构。CDN的核心是利用智能化策略技术,将中心的内容和服务推送到网络边缘,使得用户可以在最近的和服务质量最佳的地方获取服务。

  而P2P采用的是一种与CDN完全不同的内容传递方式。P2P是一种用于不同PC用户之间、不经过中继设备直接交换数据的技术。它打破了传统的Client/Server模式,在对等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具备客户端和服务器双重特性,可以同时作为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

  更多分歧

  尽管业界专家对P2P在IPTV平台上的发展方向达成初步共识,但不同的专家对运营商在IPTV产业链上的角色定位、核心网络构架等问题,却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杨崑认为,对P2P的使用应该是有所限制的。运营商在没有实际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不会主动增加带宽,所以,在不变的带宽下,仅仅是用户使用的资源消耗增加了,会使得互联网像北京的交通一样拥堵。因此必须把P2P用户在IPTV系统中的使用方式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而不是无节制的使用。

  而通信专家侯自强则坚持认为,IPTV的本质是服务于普通消费者,应该在自由开放的互联网上运营,而不是在封闭的电信网络上。目前IPTV的运营方式,决定了这个产业不可能走得更深更远,唯有P2P模式的IPTV才可能使整个产业更健康,运营商对P2P所谓的控制是短视的表现。

  不仅如此,在核心网构架问题上,业界专家同样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采用P2P技术的IPTV平台是否可以构建在IMS之上呢?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的一名工程师认为,基于IMS的IPTV平台是未来IPTV的演进方向。而UT斯达康杨景则认为,IMS架构更适合于点到点的通信模型,而对于IPTV这种点到多点的广播模型,IMS并不适用。

  侯自强从市场应用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IMS架构在一个可管理的IP专网上,支持现有电信运营和计费模式,这就要求建立一个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产业链,保证运营商利益的最大化,就像今天的中国移动梦网一样。”对于企业、大客户、VIP等对QoS和安全有特别要求并且愿意为此付费的用户,IMS可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更多的宽带普通消费者不愿意接受这种模式,消费者更喜欢的是包月模式。这正是目前网络视频比IPTV用户数更大、使用频率更高的原因所在。

  标准化困扰

  尽管研究者对将P2P应用于IPTV平台非常看好,但对该项技术的实际部署,仍然任重而道远。上海电信负责IPTV城域网改造的相关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上海采用区分服务优先级的方法来保证IPTV的QoS,而P2P流量的存在,对IPTV的运营仍然存在一定威胁。

  唐雄燕认为:“目前的P2P技术只有经过充分的标准化,才可能适用于IPTV网络。运营商希望IPTV平台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的构架。”

  “对于IPTV平台上的P2P标准化工作,目前业界主要考虑的是在媒体交互网中如何利用P2P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将来我们还要考虑对存储、内容管理等环节引入P2P的机制、在流媒体服务器和终端之间环节引入P2P技术等。”杨崑表示。

  目前国外开展P2P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包括P2P工作组(P2PWG)、全球网格论坛(Global Grid Forum,GGF)。P2P工作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加速P2P计算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相应的标准化工作。P2PWG成立之后,对P2P计算中的术语进行了统一,也形成相关的草案,但是在标准化方面工作进展缓慢。

  “P2P的标准化需要有一个过程。”PPStream市场总监潘勇表示,“目前P2P技术的发展还处于‘战国时代’,P2P各个领域都由不同的公司在研究和开发,大家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技术能够一统天下,但目前限于种种客观或主观原因,每个公司的P2P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P2P的标准化还需要产业链各方的积极努力。”

【责任编辑:Star】

 

   最新评论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技术与应用:
特别推荐:
Chinaitlab Group 旗下网站:
北京盛世创富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北京运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2107室 服务电话:86-10-85655622
深圳研发中心:深圳市福田保税区长平商务大厦1312室  服务电话:86-755-82044560
Copyright©2001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