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介入的领域是少之又少的。曾几何时,生鲜电商是不被电商看好的领域,然而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批批资本如飞蛾扑火般投入其中,也不乏一批批创业电商如灿烂夏花般倒下。那么,生鲜电商是否真的只剩绝路一条?笔者认为,生鲜电商的方向是正确的,当前我们所有的探索都只是为了将来成功奠定基础。未来,因缘成熟时,生鲜电商必将大行其道,而且广受欢迎。
一个成功商业模式要根植于丰厚的土壤
要探索生鲜电商的未来,首先要反思电商发展的过去。
中国电商创业发展之初,也曾经过了痛苦的探索。当时,谁都不会忘记我们自己的电商鼻祖——8848,“小马哥”的阿里巴巴还刚刚起步的时候,8848就已登上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巅峰。从先后融资6000万美元,到轰动全国的“72小时生存试验”,当时的8848可谓风生水起,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然而,从1999年的精彩开幕,到2001年的悲哀谢幕,8848却如昙花一现,迅速被人遗忘。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8848的没落?有人说是8848缺乏坚持精神,也有人说是8848没有探索出正确的商业模式。对此,笔者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那就是——当时成就电商的因缘条件还没有成熟。因为当时线上线下的环境和条件,注定不会造就现在的电商。原因何在?
一是网民人数少。当时中国网民只有400万人,决定了电子商务商业机会有限;
二是物流和配送的难题。当时的快递业还刚刚起步,只有邮政这部老牛车,而且快递信息化严重滞后,更别提什么当日达、次日达;
三是支付的困境。400万人手上很少有信用卡,即便是支付了,也应对不了远距离购买的信任危机。钱付出去了,购买的货是什么样子,能不能退货,统统是不可预知的结局。如此,谁还敢在网上买东西?
虽然电商发展存在重重障碍,但是,阿里巴巴却坚持了下来。不得不佩服“小马哥”的运气和智慧,他先后迎来了网民数量的爆炸增长,迎来了快递业的突飞猛进,更是创造性的解决了支付的难题,最终成就了现在的淘宝。
8848和阿里巴巴正反两个典型说明,发展电商的思路是没有错的,而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各种因缘和条件。因缘条件具备了,必将大行其道、广受欢迎;因缘条件不具足,就只好鸣金收兵、草草谢幕。
生鲜电商也要跨越三座大山
这几年,生鲜创业市场风生水起,其境况何似当年的中国电商?群雄初起,逐鹿中原,几十家公司进场,几十家公司关闭,好不热闹,也着实让人心惊胆战。那么,在目前不缺网民、不缺物流,而且支付手段成熟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什么单单生鲜电商就发展不起来?
笔者认为,生鲜创业的思路没有错,主要是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崛起的环境和条件。这一商业模式,正如当年电商发展一样,面临着三个过不去的“坎儿”:
第一、“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生鲜是讲时令性的,其要求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电商。窗外大雪纷飞时,晚上想吃顿饺子,打开APP,下达指令,傍晚需要的菜品和生肉就应该上门。而要达到这个境界,仓储——物流——网点——配送——消费者,缺一不可。不形成一个实体链条,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APP开发的再好,也会少有人问津。因此,生鲜经营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线下网络,没有这样一种网络,生鲜电商就只能围绕几种耐储的水果和冷冻食品打转儿,永远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第二、冷链支持。一提到生鲜,大家往往都望“冷链”心叹。的确,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冷链发展还不尽人意。而且,我们目前缺乏的不是大的冷链基地和车辆,而是严重缺乏连接千家万户的小型冷链配套设备和配送手段。在这一方面,很少有企业去参与发展,其结果必然造成“断流”。
第三、标准化生产营销。生鲜市场其实也是一个农产品市场,无论最终建成何种线上交易模式,都应以品质稳定的好产品作为前提。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破碎化严重,生产和消费信息无法对接,同时产品还缺乏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品牌化,就不能追踪和朔源,只能鱼龙混杂。如果这些上游很多基本问题不解决,就形不成集约化生产,生鲜电商领域就产生不了明星玩家。
生鲜电商的未来将无限光明
现在不好,不代表没有未来。
面对掣肘发展的“三座大山”,不管是综合电商、垂直电商、物流电商,还是线下超市、社区O2O,都不会忽视这个领域,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
市场本身就有无穷的张力,缺什么就会自动补缺。展望未来,我们可以信心满怀的说,制约生鲜电商的配送问题、冷链问题和标准化生产营销问题都会得以慢慢的解决。到那个时候,生鲜电商将会和现在的电商物流一样,充斥于大街小巷,与线下实体紧密结合,为市民提供巨大的方面。
让我们共同静待那一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