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对生鲜电商来说并不算顺利,曾获亚马逊B轮2000万美元入股的美味七七倒闭、天天果园相继关闭北上广等地的线下门店、连续两年获得两轮融资的“青年菜君”宣布破产、上海生鲜电商平台壹桌网商品全部下架……在诸多生鲜电商陆续出局时,11月28日易果生鲜成为黑马杀出重围拿到超5亿美元融资额,完成生鲜电商史上高融资。
但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生鲜商品标准化及冷链物流两大行业痛点仍难以解决,生鲜作为刚需产品,电商普及率仅过两成。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盈利,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多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生鲜电商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仍被看好,预计会维持高利润率、高增长率。国内生鲜消费市场广阔,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随着消费者要求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革新,运输和损耗成本都将减少,冷链运输及对生鲜产品的追溯模式都将普及。生鲜行业发展前景不可小觑,仍将会是下一片蓝海。
易果生鲜拿下生鲜电商高融资额
11月28日,易果生鲜正式对外宣布完成C+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创下了生鲜电商融资新高。据了解,苏宁投资集团是此轮融资的领投方,高盛、睦恒投资、中银国际基建基金、瑞信、富达、晟道投资和三行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跟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融资是易果生鲜今年继3月份获得阿里巴巴集团和KKR集团C轮融资后的第二轮融资。
据介绍,此次C+轮融资完成后,苏宁和易果生鲜还将围绕生鲜电商开启全方面战略合作,易果生鲜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目前易果生鲜的资金投入主要为三部分:一是扩充商品品类;二是建设区域分公司,在当地重新运营、吸引客户;三是对安鲜达的重资产投入。
易果生鲜于2005年在上海成立,是国内第一家生鲜电商品牌,以全品类一站式覆盖、全渠道布局的发展联营模式迅速扩张,并对下游供应链管理公司安鲜达进行投资建设,自建冷链安鲜达一体化服务;2009年率先跨入多品类发展,2013年首次获得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同期订单量以400%的速度增长。易果生鲜CEO张晔曾公开表示,易果生鲜目前在200余城市拥有2000万用户,日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
由此不难发现,易果生鲜似乎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目前易果生鲜平台的基础设施已基本搭建完毕,在物流端有安鲜达,在渠道端除了易果生鲜官网、APP以及独家运营的天猫超市生鲜区外,还和优配良品、海尔互联网冰箱、下厨房等多渠道合作。
12月7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熊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易果生鲜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把握了生鲜产品的特点。“生鲜产品是典型的短周期产品,存在很大的腐损性,在目标市场定位中有自己的特点。”他表示,消费者初期大多看重价格,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群体不断分化,现在消费者对生鲜品质的偏好日益增长。易果生鲜配送及时性和便利性的产品设计迎合了受众需求,使其与其他产品产生了差异化,能够打动消费者。
此外,完成这轮融资后,易果生鲜还将成为苏宁旗下“苏鲜生”和“苏宁小店”的核心供应商,这也标志着他们开始涉足O2O模式。但此前很多生鲜电商O2O的成绩并不理想,目前行业普遍对生鲜O2O的态度更加谨慎。
熊峰指出,O2O方式虽然对于生鲜产品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会特别明显。从美国的市场发展经验来看,国内生鲜电商还是需要本地市场解决,强调本土、本地采摘,保障生鲜品质。但O2O模式不能保证本土运作,消费者在线上很难完成对生鲜产品质量的真实反馈和对产品的真实体验,不易形成消费习惯。
但也有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电商”概念的提出,生鲜电商O2O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新电商不是完全区别于实体的模式,而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线上通过大数据整合,线下门店调整配合,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行业痛点难解盈利仍难破局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的报告显示,目前生鲜食品在我国的电商渗透率不到1%。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实现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亏,剩下7%则处于巨亏状态。由于同质化严重,产品成本过高,冷链物流保障难度较高等因素导致诸多生鲜电商消失。易果联合创始人金光磊也曾表示生鲜商品标准化及冷链物流瓶颈是生鲜行业天生的两大难点。
“从总体上看,现在我国生鲜商品处于个性化发展阶段,要迎合各类型消费者喜好,同一产品差异很大很难形成统一。”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生鲜产品的保存是有标准的,不同产品有不同的标准,但让消费者自己鉴别就很难,另外,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难以保证,导致追踪产品质量困难。
制约生鲜行业发展的另一因素就是冷链物流。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0%、50%和65%左右,腐损率为15%、8%和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5%的水平仍较高。
上海精裕捷星物流有限公司冷链公司总经理任易颖在12月7日对本报记者指出,当下生鲜行业集中程度低,企业竞争力不强,仍无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企业巨头出现。运营分散现状使企业各自为阵,企业标准不统一,行业内规章制度不完善,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堪忧。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生鲜配送的时效性要求比其他种类更高,目前高腐损率和高额的冷链运输费用导致生鲜行业成本很高,所以企业如果选择销售低端产品,就不能达到相应的经济效益;但如果选择销售中高端产品,消费群体就相对要少一些,也是亏钱的。”任易颖表示,将来生鲜行业的盈利模式或将是先扩大产业规模占领市场,随后瞄准中高端市场抓住特定的消费群体,再从中获得利润。
生鲜电商前景诱人抱团取暖或是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占农产品零售总额的3.4%。有统计机构预测,到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可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83亿元,生鲜作为民生刚需产品,发展潜力巨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生鲜电商出局者不断的同时还有新玩家陆续入局。
熊峰对记者解释:“从整个行业来看潜在利润很大,现在企业还是想通过渠道垄断获取超额利润。”他指出,只有当产品内部资源整合效率足够高,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及用户收入提高、市场分化程度达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生鲜电商才会从中获利。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之前生鲜电商“各自为阵”的局面,当下抱团取暖趋势明显。很多企业依靠传统经验进入生鲜行业,但进入后发现生鲜产品供应链极其复杂且高度非标准化,自身整合能力不足,不得不选择“抱大腿”。易果生鲜首席战略官罗彤曾公开表示:“以前做生鲜解决一个痛点后就可以满足顾客,但现在顾客需求也多了,探讨的就是全方位的、一个又一个的痛点。虽然易果和很多企业都没办法解决全方位的痛点,但是大家可以通过合作、抱团取暖的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
除需求因素外,资本因素也驱使生鲜电商抱团取暖,市场培养需要过程,大多数生鲜电商现今并不盈利。任易颖对本报记者指出:“从外部原因来看,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扩大,抱团也是市场运作不断求新求变的一种模式。另一方面从内部来看,很多企业想法很好,但是落地效果不好,实际操作控制很难,依然处于‘烧钱、烧补贴’的初级阶段,这也使得生鲜电商企业不得不背靠大平台。”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生鲜电商在未来一段时间仍被看好,预计仍会维持高利润率、高增长率。参照国外的发展经验,国内生鲜消费市场广阔,随着消费者要求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革新,运输和损耗成本都将减少,冷链运输及对生鲜产品的追溯模式都将普及。生鲜行业发展前景不可小觑,仍将会是下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