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1月14日报道:不论生产数量上再有优势、制作技术上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影视作品内容上存在的缺陷却始终“拖累”着整个产业。在本届文博会的广播电影电视分论坛上,业内人士纷纷提出对补全内容短板的建议。
仲呈祥表示,目前有一部分影视作品,就是由一些先富起来的煤老板、开发商投资影视,请国外或者不了解传统文化,没有文化自觉的导演来解构经典,宣传低俗、庸俗的“看点”,随意颠覆、篡改历史,逆历史发展潮流。
虽然我国每年影视剧生产数量惊人,不论是电视荧屏还是电影荧幕,国外影视产品始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569837万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293200万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276637万元,且票房冠军、亚军分别是《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惊涛骇浪》这样的进口大片。同时,我国众多的电视频道中,日剧、韩剧、印度剧、美剧等国外电视剧,也在占据着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事实上,作品的输入对于我国荧幕的“威胁”远不如内容和形式的输入。“目前我们的电视荧幕上90%的娱乐节目版权来自国外,主要是美国和荷兰对我们进行节目创意输出,输出模式成熟,有完整的节目输出方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所所长李岚坦言,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难逃“雷同”、“复制”的评价,大批“选秀”、“励志”等同类型节目泛滥荧屏。另外,除了电视节目模式之外,国外输入还包括广告插播模式和内容,“国外品牌的广告跟随节目形式一起输入到国内,对于目前我国自己的企业和广告产业都是极大的业务冲击。”李岚指出。
在影院里,越来越“国际大片化”的“国产电影”日渐增多,部分电影的内容和形式难以摆脱国外影片的影子,“缺乏对于我们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仲呈祥分析道。
对于目前我国影视行业被渗透、“合围”的局面,李岚分析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我国政策对于广播电影电视行业,尤其是电视频道方面有极其严格的控制,国外的渗透程度可能更为深刻。“世界各大发达国家已经在我国周边各个国家购买电视台、落点影视行业,借此来达到真正的‘合围’状态。”李岚强调,而这也正凸显了我国在影视作品内容上存在的明显短板急需补救的现状。
影视内容不能只向“钱”看
从业内角度来讲,专家把影视作品中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归纳为“急功近利”。
“我国文化市场,尤其是影视市场中存在巨大利润,但也不能只看利而盲目生产影视产品,忽略其中的内容质量。”仲呈祥分析指出,文化可以创“钱”、创GDP、创功绩、创研究课题,给企业、部分地区政府、专家学者能带来各方面的好处,就像一些以一小部分动漫产业为幌子、实际做房地产的“动漫”产业园,为获得政府在地皮、资金、政策上的扶持而“不择手段”。“1元的电影票房连带着产业可以获得10元的收入。”李岚分析道,暴利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盲目瞄准影视投资市场,造成市场内作品堆积,使得行业内在作品的总产出和总投入上存在明显差距。
另外,仲呈祥表示,影视剧内容质量提升缓慢也与国内对影视作品的监督、评价方向偏差所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今年斩获多项奖励和表彰,并获得大部分专业人士的认同,对此,各位专家均把提升影视行业从业者和评价机构人员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视为关键。
期待具有社会担当的“原创热”
对于我国影视产业“突出重围”的建议,李岚提出了五个“转型”的观点。她提出,在媒介融合成为大趋势的环境下,广播电视业态从传统往顺应业务发展的方向转型;盈利模式向重视广告自身产值的方向转型;体制机制从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往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受众融合方式向交互、网状、多向传播方式转型以及内容往创意制作和品牌意识转型。
补充影视产品内容短板的关键,对于内容转型,李岚强调,要考虑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内容需求,迅速扩张品牌影响力,有效率地打造品牌,用品牌制胜。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仲呈祥同时表示,影视工作者要具有社会担当感,营造提升消费者精神层次的文化氛围。“青年人现在的心中对于‘偶像’的定义从早年间的鲁迅变成了现在的小沈阳,早年间宣传传统京剧艺术的舞台现在变成了盈利的‘刘老根大舞台’都与文化工作者社会担当感缺失,难以正确引领文化潮流相关。”仲呈祥分析道。
“虽然我们能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大多还处于类似的模式,但2008年之后,我国电视屏幕上逐渐出现了一些‘可以看’的节目了。”李岚表示,引进外来内容的模式还会持续,但我们更期待能够出现引进潮之后的原创热,改变目前国内“前店后厂”作坊式的节目内容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