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13日报道:原本是运营商大佬居安思危的讲话,被解读为向OTT宣战的证据;原本是运营商对自身产品的优化和提升,被演绎为针对OTT的行动;原本是对OTT产品优化的技术问题,被转化成为公关大战。运营商因“微信收费”的传闻以及“垄断”、“国企”的出身,是如何被媒体和舆论一步步地绑在了“互联网”和“创新”,以及大众的对立面的呢?

第一轮:

2013年1月4日,媒体纷纷报道,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透露,“从201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比去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并在报道中不约而同地以此为理由,外加一些传言,来证明“运营商和腾讯等OTT之间矛盾的日渐表面化,两大阵营关系紧张。”顿时,网上唱衰运营商,看好微信的文章铺天盖地,似乎运营商马上就会被OTT干掉了。直到2月中旬,春节短信的统计数据出来,虽然增幅放缓,但总量仍再创新高,行业专家的眼镜碎了一地。3月中旬运营商发布2012年的业绩,三家主要业务量均在攀升,“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所谓统计数据真伪一目了然;但这一荒谬的数据,居然在后来“微信收费”事件中屡屡被引用,其中的味道非常值得玩味。

第二轮:

媒体广泛报道的中国移动对OTT的态度,是基于12年底李跃总裁的公开讲话,以及奚董事长在巴塞罗那展会期间的发言,关于这些我在上篇博客已经谈及,个人理解并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官方态度。运营商对互联网和OTT的完整表态是在2012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三家运营商主帅均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承认“未来可能对运营商业务收入构成冲击”,又表示“目前对运营商业务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都在积极表示,“OTT业务将会与运营商数据业务产生协同作用,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技术方面,运营商对微信颇有微词,认为微信对信令资源的使用方式需要优化。在中国移动网上有数量众多的微信用户,这些用户使用微信时加重了信令网的负荷,甚至有可能对其他通信业务产生威胁,这方面的技术讨论也有很多,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我和小宝的互联网生活和@MMN是我的长文。而要解决这类问题,确实需要OTT企业和运营商共同协商,因此运营商一方面与腾讯协商,同时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协调解决的诉求;而工信部也召集运营商,就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3月中旬,“微信收费”的传言逐渐传播开来。这一传言从何而起?在3月14日腾讯辟谣声明的新闻中,提到了经济之声《天下公司》的报道,但这也不一定就是起点。而即使运营商和腾讯的官方态度都已明确,整个3月的中下旬,围绕微信收费与免费的整理一直没有平息,行业人士和业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或支持或反对的声音,似乎不谈这个事情就落伍了、不专业了。在此期间,移动对飞信的升级改造、中国电信和网易合作翼聊、甚至联通的流量详单查询,运营商任何一个与互联网业务有关的动作都会引起媒体的胡猜乱想,有关报道都在试图证明:运营商已经站在了互联网公司的对立面,试图阻拦互联网和OTT业务的发展。

第三轮:

3月的最后一天,苗部长的发言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媒体关注,苗部长说的是什么呢?

第一段,“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已经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第二段,“工信部严禁运营商利用占有垄断的这个地位,卡死像腾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企业。”第三段,“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

在工信部的表态中有部分内容体现出对运营商诉求的认同,而且明确地说出了“收费”这两个字,于是媒体开始抓住这段内容,狠批运营商和工信部沆瀣一气;于此同时,传言也从“微信收费”演变成为“运营商向微信用户收费”或“运营商逼迫腾讯向用户收费”,具体的时间表和收费方案都出了好几个版本,有意无意地混淆着“信令资源占用”和“流量使用”等问题。战火扩大到了行业外,微博上的公知、央视、人民日报以及新华社等媒体纷纷加入战团,人民群众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了,对运营商一片骂声,运营商立刻成为千夫所指的垄断企业,中国移动成了幕后使阴招的主谋,工信部成了帮凶和护犊子的家长,而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由于“民企”的身份和“悲情”的形象,而最终成了“创新”的代表,得到了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走到这一步,运营商说什么都是错的,一切技术问题都成了借口和理由,而在公关方面的弱势和一贯的保守行为,又让支持者和蒙冤者只能偃旗息鼓。懂和不懂的,断章取义的,心怀鬼胎的,隔岸观火的,各色人等或明或暗,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互联网在这场公关大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第四轮:

4月9日,腾讯宣布微信启动2.5G网络优化,这似乎应和着之前马化腾所表示的,“微信产生信令冲击运营商网络的事情主要发生在2G、2.5G网络上”,暗指对信令资源占用过多的原因是中国移动网络水平低。其实,专业人士早就指出:“信令风暴”不是无线蜂窝网络升级就能解决的,中国移动受冲击大是用户规模所致,创造出“动态心跳”这样的新名词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腾讯屡次将矛头直指中国移动,是否有分化运营商的意图?正在大家琢磨这个表态的时候,10日下午腾讯“因机房故障,导致少部分微信用户约十分钟发送消息失败。”而当故障一发生,坊间立刻就在传故障与运营商有关,足见运营商已经被妖魔化到什么程度了。

第五轮:

运营商和工信部作为腾讯的对立面,在公关战中败得一塌糊涂,那么这会不会是腾讯玩的苦肉计呢?持这种观点的运营商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轮轮的传言也让腾讯的股票受了伤;而且,继3月14日之后,4月5日和11日,腾讯又两次正式辟谣,甚至说“(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强调“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这一态度让“腾讯阴谋论”的支持者糊涂了,于是又开始寻找和分析,谁是“恶意造谣者”。和360绑定在一起的line进入了阴谋论者的视野,在“微信收费”的传言广泛传播的时候,line的知名度和营销行为也在同步增长。而与飞信有关联的神州泰岳股票也在一路攀升,更让许多人浮想联翩。

故事结束了么,后面还有没有第六轮、第七轮,甚至更多的续集?运营商是依托互联互通起家的,更懂得合作共赢、和气生财的道理,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必须由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共同协商推动解决。所以,运营商在表态时一再强调与互联网企业能形成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的发展。相对于互联网企业,运营商更书生气和技术流,缺少那种你死我活、舍我其谁的霸气,因此在宣传战、公关战、信息战中,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就出现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强调合作的运营商被媒体假想为对OTT痛下杀手想通吃市场的恶魔,而善于在恶斗炒作中发展壮大自己的互联网企业被描绘为待宰的羔羊;本来没有那么深的矛盾,但在媒体的炒作和舆论的宣传下,俨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而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也许就真成了敌人,只有竞争,没有竞合了。

推进信息化,最终靠的是做事的心和做事的人,再进行十轮的新闻宣传战,也解决不了技术问题;相反,这种公关战会进一步激化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矛盾,加大了两类企业互信与合作的难度,未来的路更艰难。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8-06-01 09:39:00
征信 微信支付宝已在境外近4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
微信支付、支付宝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在改变着国人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在境外受到欢迎。据微信支付和蚂蚁金服数据,截至目前,两大支付应用已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 <详情>
2018-05-28 09:34:29
互联网 爆料:百度市场公关副总裁王路将离职
今日早间,有消息人士向长庚君爆料,百度公司副总裁王路已递交辞呈,将于可能于近期离职。在任期间,他曾分管百度公司级的品牌市场、公关、GR、行政等业务。在他带领下,百 <详情>
2014-09-11 09:53:01
互联网 21世纪网案件详情:高管公关利益输送,员工牟利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新闻敲诈给市场秩序、社会和谐带来的巨大危害。短短一篇文章,很可能影响到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价,甚至毁掉一个上市公司的前程;很有可能误导读者, <详情>
2014-09-04 10:17:02
互联网 21世纪网多人被捕 涉嫌勾结公关公司敲诈企业
相关人员涉嫌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通过有偿新闻非法获取巨额利益。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