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9月3日报道:今年8月底开始内测的苏宁开放平台有可能成为最主流平台的竞争者。供应商要的是流量和渠道,平台越大越能带来利润,而目前规模大的天猫、京东、苏宁有可能在开放平台的路上平衡市场。
看点一:开放的渠道将包括实体店
线上规模苏宁依然不如京东和天猫,而所谓线上的苏宁易购开放平台已经是2012年的产物,但苏宁在今年向互联网的坚决转型中走得更深,那就是开放线下门店资源。
如果顺利完成,这将成为苏宁的差异化竞争力。苏宁的线下1600家门店资源和2800多个区县的物流资源将成为线下的优势。
虽然现在外界的资料大部分来自苏宁,但其中依然有不少干货。比如苏宁将把内部物流转型为第三方开放物流,从消费者到商家的金融解决方案业务也将涉及,苏宁还将开发大数据能力供应给合作伙伴。
另一个概念性的词“互联网门店”被提到。苏宁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在北上广深尝试着做1.0版本的互联网门店,实现O2O的概念。苏宁的宣传开始能跟上互联网词汇,不过希望这里跟上的不只是词汇。
看点二:苏宁易购也看做一家供应商
如果说今年2月苏宁宣布的架构重组,是把苏宁易购独立子公司拿回来,然后将内部的后台资源开放给了苏宁易购和苏宁线下门店,那现在苏宁开放平台要做的,就是重新划分自己的资源。
依然还是分为前台采销和后台的供应链、渠道,苏宁将整体开放的是后台体系,而苏宁线上、线下的业务都成为开放平台上的一个供应商,当然这可能是大的供应商。
经过苏宁的确认,开放平台意味着入驻的可以是厂商、渠道商,也可以是B2C商城。这也就是说,乐峰、好乐买等大量的垂直B2C都可以入驻。
目前参与内测的厂商平台未知,不过随着红孩子的业务梳理,苏宁在纳入相关品牌的实际操作中有了更多的经验。
这也无疑是苏宁走规模路线好的方式。谁都知道,开放平台发展业务的速度快过自营。
看点三:入驻政策可能优于现有平台
作为后来者,苏宁需要拿出更好的资源和利润分成比例来吸引商家,这意味着最早入驻的商家会在初期获得很长时间的额外资源。
另一方面,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在内部与商家的交流会上表示,将尽可能满足商户提出的要求,有些政策还有可能超过商家的想象。这样的说辞让外界有了些期待。
那商家有什么要求呢?“不做二选一的强制要求”、“降低平台收费”是大的呼声。这一点,苏宁目前仍然需要通过“二选一”的事件来为自己的开放平台做宣传。二选一来自天猫和京东的份额还有不少的差距,否则这样的竞争方式很难成立,苏宁现在还没办法成为二选一的选择。
商户的要求是减少收费,年费和平台使用费不说,现在各家平台竞争大的是广告费,也就是入口的购买。随着平台的扩大,马太效应凸显,而一个网站平台首页资源和流量资源的分配很难覆盖全品类的商品,所以竞价首页广告位成了额外负担。早期的苏宁平台应该暂时没有这个烦恼。
看点四:向互联网公司的转型
苏宁业务要转型,那同时在变的是文化。在上周结束的苏宁半年会议上,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方面的新规。包括大到事业部组织变革、目标计划管理、业绩考核、股权激励,小到考勤、着装等。
其中,组织架构、业绩考核方式都是苏宁业务转型中调整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虽然规范着装这一点看着不那么符合互联网公司的随意风格,但作为线下渠道规范化的企业这依然有着必要。
苏宁也在大规模调整团队队伍。苏宁称,为了平台的上线,总共做了1000人的招聘,主要针对互联网专业人才,包括商户服务经理、产品经理和经营经理等30多个岗位。
和苏宁接触多的人都知道,苏宁有着一大批从应届毕业生一步步成长的中高层骨干。而外聘、内部培养等双渠道方式也有利于苏宁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