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0月9日报道:十分巧合的是,就在一个月前,8月28日,新浪微博发布的4.0版,与以往版本有所不同的是,这一版本的微博内置了一款视频分享类应用“秒拍”的入口。秒拍的定位与微视类似,区别主要在于时间的长短,秒拍的时间为10秒。
面对腾讯的来袭,新浪更是在国庆期间借着黄金周契机大力在微博上推广“秒拍”。
腾讯、新浪微博,当前国内最火的两大社交利器,两者的用户人数在国内社交市场几乎占据着绝对性的垄断地位,纷纷推出短视频分享,是否会引爆国内的短视频运用呢?目前来看,概率似乎不大。
硬件制约
其实,发展短视频大的制约因素还属客观的硬件条件。目前,国内的手机上网速度一直都为用户诟病,这就直接决定了用户在使用短视频时将面临上传速度慢的窘境。用户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是最没有耐心的,况且社交用户在分享内容时常常是因一时兴起,当分享的内容迟迟不能分享时,分享的欲望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除了速度的局限,国内流量费用的高昂也会让用户使用短视频分享止步不前。目前,国内公共场合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wifi的普及率并不高,相比欧美地区实行流量免费政策,国内大的移动运营商中移动的流量政策是,超出流量包月的流量按0.01元/kb扣费。国内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的包月套餐流量基本都在500M以下,一旦使用视频,流量更是捉襟见肘。
面对高昂的流量费用,要培养用户短视频分享的习惯,难度可想而知。
投石问路
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大佬们缘何又要摆出偏向虎山行的姿态?
微信、微博如今这两款炙手可热的产品,在做出来之前,其实谁也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结果。这就是互联网的不确定性特点,谁要不知道下一款会火的产品是什么,会颠覆格局的运用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地尝试、占坑显然是最明智的选择。
国家层面有提出宽带升级、三网融合的概念,4G牌照发放在即,社交分享以文字、图片为主内容的情况下,没准视频分享就会火起来。
如此,腾讯、新浪推短视频运用的逻辑就非常清晰了。投入小额资金,投石问路,看看用户反响;未雨绸缪,先行占坑再说。
这种逻辑下,又会引起怎样的连锁反应呢?
小额的资金投入,产品自然不会太过精致,并不精致的产品加上本就具有约束性的客观环境,要想形成用户习惯,实属强人所难。
宽带升级,这一互联网的基础工程,对很多互联网企业来说,现在只能干着急,短视频运用的基础也正是此,不解决这一短板,这一运用要得到普及自然要等上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