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长而言,学生放假既让他们感到开心,也让他们感到担忧。开心的自然是孩子可以在此期间放松一下,担忧的是摆脱了紧张的学习后,孩子又会将注意目标转向网络,这让家长对孩子的网游消费着实担心。如何找到一种安心的方法,把钱消费在刀刃上呢?
日前,从2010年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传来好消息:新闻出版总署将推出网游家长查询系统,依法促进家长有效履行监护人责任,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尽管这是个好消息,但这套查询系统将如何帮助家长不让孩子沉迷网络?孩子的“网瘾”问题能否得到根治?这还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努力。
网络现状令人忧:网游监控叫好不叫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大型网络游戏用户有6931万人,较2008年增长24.8%;其中,青少年是网游的重要力量,10~19岁玩家占总用户的46.1%,在校学生占37.2%.
对于青少年成为网游的重要参与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表示,“缺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不良的现象较多。
应该说,一直以来,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是家长们心头的痛,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各界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去年,文化部曾牵头推出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家长可登陆网络游戏公司的主页,先向网游公司客服中心提出申请,然后公司回访,从而形成有关监护人、被监护人的真实资料;然后,网游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匹配目标账号,根据家长的意愿进行操作处理。在这一系统的支持下,家长可以有效地停止、限制或控制目标账号。然而,尽管这一工程可以改变孩子沉迷网络的一些状况,但其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大多数家长认为此项工程复杂,操作不够方便,使得此项网络游监控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据了解,新闻出版总署此次面向家长推出的查询系统,是新闻出版总署会同公安部门等几部委完善防沉迷系统的具体举措,将在今年推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与网络游戏企业合作,开展玩家实名身份信息工作,而这些是否能真正有效遏制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是业界和诸多家长最为关注的。
孩子形成网瘾多因缺少爱和关怀
正如有关专家介绍的,未成年人之所以会沉迷网络游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少爱和关怀,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多家长的普遍认同。很多家长抱怨平时工作太忙,没有多余的时间陪孩子,更不要说陪孩子上网。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寄情于网络也在情理之中。专家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沟通、交际方式,网络游戏或聊天本身无可厚非,家长没有必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顺其自然并加以引导才最重要。
另外,对于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把希望转向有关方面,希望能有一套系统软件以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尽管我国在控制网瘾的问题上进行了诸多尝试,比如,防沉迷系统和网游实名制度作为踏上“绿色网游”、“健康网游”标志的旗帜,不失为有益的尝试,但并不会给人带来更多的惊喜。因为仅仅一个软件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孩子的网瘾。
对于父母而言,“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减少网上不良信息对孩子的侵害,以及防止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业,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在网上冲浪、玩玩小游戏、聊聊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减少他们对网络的依赖。这样既会培养亲子关系,又会让孩子真正将网络当作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而不至于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网络上。对于家长而言,网络游戏防胜于堵,即使有一套可靠的系统软件,也阻挡不住孩子的好奇心理,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享受快乐的网络生活,既可以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而又不沉溺其中,何乐而不为呢?
根治网瘾还需多方联动
戒掉青少年的网瘾已成了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社会各界应各司其职,为孩子的上网把好每一道关。有关专家认为,对于戒除青少年的“网瘾”,应采取“疏堵兼用”的方法,既要在“网上”下功夫,又要在“网外”下功夫。
从网上来说,应该承认,网络游戏是现代人的休闲娱乐方式,而内容提供者应该注重其内容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加强监管。一些致力于打造精品的游戏厂商早在研发之初提出了绿色网游的理念。所谓绿色网游,业内人士指出,从内容层面上来说,是以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文化基础为背景,结合有益于玩家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而从运营层面来说,在收费模式、防沉迷系统等方面进行设置,尽可能降低玩家的上瘾程度。
从网外下功夫,也就是一个责任的问题。要知道,家庭是导致孩子形成网瘾的重要因素,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长而言,如何面对已经有网瘾的孩子至关重要,应该在反省自身的同时,更多地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让孩子紧张、压抑的情绪及时得到缓解。
总的来说,在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只要家长和社会各方正确引导,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未成年人上网并不可怕,反而能更好地丰富其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