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7月14日消息:暑期来临,上大学的儿子还在返回老家昆明的途中,父亲华先生就着急得拨通了本报热线求助:儿子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如今六亲不认,以至于做父亲的他都患上了抑郁症,母亲头发全急白了。
一位父亲的求助
华先生家有独子小飞(化名),今年19岁,现就读于成都一所重点医科大学,是一名大一国防生。让华先生夫妇俩着急又无奈的是,小飞自从进入大学后,就开始疯狂迷恋上网玩游戏。
其实,早在念初高中时,小飞就喜欢偷偷用手机上网玩游戏和看鬼怪小说。华先生当时采用的是堵、打、骂等粗暴的管束方式,小飞有所畏惧,顺利从昆明一所重点中学毕业,考取了医科院校的医学技术专业。
令华先生夫妇俩意想不到的是,小飞自从踏进大学的校门之后,可能是由于没有家长在身边管束,小飞厌学情绪严重,经常出入校外的网吧玩游戏,逃学翘课和夜不归宿已是家常便饭,就连国防生的日常训练他也基本不参加。华先生从老师和同学处了解得知,小飞上学期直接没有参加物理和化学两个科目的期末考试,本学期几门科目的考试分数也不过20分左右。
学校老师感到头疼,父亲华先生也因此患上抑郁症,母亲急得头发都白了,可是小飞却变得有些六亲不认,亲情观念淡薄。据透露,自从上大学后,他从来不会主动给家里打电话,父母给他打电话时,他也是依据心情好坏才接电话。寒假期间,华先生曾带小飞去看过心理医生,小飞也保证从此不再玩游戏。可是返回学校后他继续与网络游戏“魔兽”做伴。
小飞是不是患上了网瘾?该拿小飞怎么办?华先生担心儿子长期以往会荒废学业和人生,于是希望通过本报向广大热线读者恳请支招。如果家长曾有过华先生类似的担忧,或者大学生有过和小飞一样的网瘾,欢迎致电热线0871-4111111,分享你们的经验。
专家解读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类似小飞这样的网瘾青少年已经不计其数。针对华先生的求助以及网瘾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云南昆明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王老师。
王老师介绍,网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和躯体症状。根据网瘾的定义,提出了七个诊断标准,包括对上网的渴求、上网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戒断反应,耐受性,冲突性,心境改变,反复性,以及每天连续上网时间超过6个小时等。虽然不曾见过小飞本人,但根据其父亲的描述,上网玩游戏已经破坏了他的社会功能,即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可以界定为网瘾。
在王老师看来,任何人上网成瘾都有两点心理背景:过剩的精力需要释放,并且不再寻找新的追求;上瘾行为会给人一种忘我与放松,对现实的解离,对内心焦虑与愤怒的处理,这是继发的心理获利。缺少这两点的任何一点,电脑依赖行为是不能够维持的。对什么依赖,上什么瘾,往往能看出这个人内心需要什么,像小飞这种网游依赖的人,需要的是成就感和唯我独尊的体验,用一个游戏做替代品,以换得内心的平衡。
网瘾并非简单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包括个人性格上的缺陷、成长过程中的偏离、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当然,家庭是上网成瘾的主导因素。作为家长,尤其是父亲,对小孩控制力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作用。一旦父亲功能缺失,孩子的自控力就出问题。目前,小飞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他急需戒断网瘾。这需要他自己、家庭、心理咨询师和学校的共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