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8月2日消息:实现影视梦想,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考试挤进北影,或是自带小板凳在北影门口蹲点求角色?

在移动互联的2.0时代,普通人练手拍电影不是梦想。如果不能参与大制作开始,至少可以从微电影创作开始。

开始时,华影盛视CEO赵雨润只是准备做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就像虚拟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现实中的北影厂门口每天都有不少群众演员在门口等着人派活,也有不少人有着影视梦想但没有实现的平台,“我们这个平台就是由客户发布任务,然后由这些原创者去认领。”

盛大的微电影

“微电影”不是赵雨润的首创,其实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微电影就随着一些广告品牌纷纷推出代言明星参演的广告类型电影加长版而跃入大众视野的,比如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和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

华影盛视是盛大网络旗下的影视公司,它要在众多的中国影视公司中寻找自己的差异化路径。

中国大多数影视公司走的是精英路线,找职业编剧、大导演、大明星。而流淌着大股东盛大网络草根血液的华盛影视,也在这种DNA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产生用“影视原创者的开放平台”来制作微电影的想法。

赵雨润分析,盛大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内容聚合平台,拥有盛大文学、游戏、音乐、视频等海量的草根原创内容。这些活跃的、热情的、持续创作的原创者,也都将可以成为华影盛视微电影计划的参与者。

如“盛大文学”的原创作家可以成为“微电影”的“原创编剧”,而优秀的“微电影”可以被改编成“盛大游戏”的产品,推广“盛大音乐”的音乐作品。对于盛大来说,各种资源就像零散的珍珠,通过微电影等影视整合起“文学—剧本—影视—游戏”的产业链条。

赵雨润也曾跟张艺谋等著名导演沟通过,让他们来这个平台认领演员,但是大部分都是短期的,于是他想到,用拍摄“微电影”的方式来激活这个影视原创者交流平台。

每个品牌客户可以在平台发布自己的任务,网友可以在这个平台里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创意,让品牌的用户和原创者一起来写这故事,然后让所有的网友投票,决定哪个故事最受欢迎,再把被选中的故事写成10分钟的剧本。

不仅是编剧,有了剧本后,再在这个平台上选导演、演员和其他拍摄团队、选后期制作团队,就这样把微电影制作出来。“所有东西全由网友决定,比如用谁的剧本,让谁来演。”

微电影《昨天》就改编自起点中文网的一部长篇玄幻小说,在创意故事征集活动中共收到523个原创故事,并有175位原创演员参与了角色征选。

快消版权的无印良品

虽然微电影项目的初始阶段,有点为年轻演员、影视梦想爱好者等提供机会的公益性质,但是赵雨润对它的盈利模式的思考逐渐清晰起来。

从“微电影”的执行步骤可以看到,整个项目的制作成本和费用将由提出定制需求的客户来支付,原创者、制作者将通过创意获得相应报酬。“华影盛视本身就像一个项目管理商,将承担客户与原创者之间的运营、协调、管理职能。”赵雨润说。

而从收益来看,“与大电影的收益率差不多,每个项目的收益大约是20%”。赵雨润说,即便是大电影,也不一定都赚钱,去年500多部电影,仅有17部收入过亿,其中赚钱的只有一半。而微电影“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客户定制模式更好地保证了其利润。

此外,传统意义上的大电影收入来源是4个方面,票房、植入广告、衍生品和艺人经纪,微电影收入来源目前可能主要还是品牌商植入定制,票房这块可能不会有收入,但在衍生品和艺人经纪这一块,未来微电影可能也可以有所突破。

对于大牌明星也在拍摄“微电影”和“网剧”,赵雨润表示,“精英化的确是一个传统的、成熟的制作方式,明星的出演也的确可以增加眼球效应,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传统的‘我拍你看’的1.0模式。”

而赵雨润却希望移动互联网时代,华影盛视的微电影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一方面,华影盛视将坚持更加全面的2.0模式,从头到尾都是由影视原创者完成,让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参与。另一方面,与其他同行不同的是,影视游戏化将是华影盛视“微电影”一大特色。华影盛视邀请广大品牌、产品等合作方以发布任务形式,让原创者进行接受任务、提出创意、全民PK、完成任务等不同阶段,类似游戏中的闯天关,这样既保证了公平性、透明性,也更有趣味性。

“我们做的微电影是没有明星的‘无印良品’(一家以设计和创意为特色的生活用品连锁店,其特点是商品上无显著logo)”,赵雨润说,10分钟的微电影只需要大约五六个场景,在形成一定制作速度和规模后,大量积累的微电影的版权也将是华影盛视未来的资源。

“微电影的市场前景很广,每部的成本仅为几十万元,对客户来说,投入不大却能跟消费者更多互动。”赵雨润不担心发布任务的客户问题,今年下半年预计会有6部微电影上映。

而到明年,华影盛视将争取将现在每月推出一部的速度,提升到每周推出一部,未来可能是每天甚至更多。华影盛视预计,到时微电影部分每年收入就有几千万到上亿。

赵雨润所希望的是,未来的“张艺谋”“冯小刚”会在他们履历中写到,职业生涯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微电影”。“很少有新人导演、演员能直接获得拍大电影的机会,但微电影诞生以后,他们就有了练习的机会。”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或微信号:821496803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7-03-08 10:32:36
市场情报 电影为什么喜欢拍续集?好IP发挥大价值
不夸张的说,“续集”这个噱头是电影质量的保证,有了“前传IP”的深入人心,才会吸引观众再次走进电影院。究其原因,是IP价值的化学作用。 <详情>
2017-03-06 17:38:04
互联网 BAT打得一手好牌,却念不好电影生意经?
自2014年以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借助用户、资金等优势相继成立电影公司,切入电影业务,布局电影工业的各个环节。但截至目前,BAT在电影圈并非想象得那 <详情>
2017-02-15 10:50:49
互联网 情人节电影“修罗场”:疯狂的电商票补与失踪的资本保底
院线、在线票务平台、制作方、投资方,电影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在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环节。特别是在整个电影市场增速放缓的时刻,市场缺少新 <详情>
2017-02-10 16:16:46
互联网 春节档电影乱象,品质与票房分离的恶果
在中国电影市场,春节、双旦、国庆都是黄金档期,今年也不例外,而今年春节档期一开场气氛就颇为诡异。 <详情>
2017-02-04 13:29:22
互联网 春节档大考:票补卷土重来,在线票务深度下沉
从《西游降魔篇》到《西游伏妖篇》,2013年到2017年,内地春节档电影市场发生了巨变。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