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8月12日报道:今天一早看到“打车软件取消司机端现金补贴”,笔者一点也没有感到惊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快的,滴滴在阿里与腾讯的投资下,拼命给全国人民撒福利,有段时间几乎可以免费坐出租出门。不过,随着打车市场逐步成熟,补贴的减少甚至取消都是必然的趋势,即使少部分司机或乘客因为补贴开始离开打车软件,但是这个市场已经培养起来,之后无论快的,滴滴用什么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实现盈利,他们已经有了基础。
本质上是移动支付市场的战争打车软件的竞争摆明了说其实蕴含着腾讯与阿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移动互联网现在正在颠覆传统互联网,腾讯阿里都想要占据移动支付的入口,而打车软件是培养移动支付习惯好的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打车软件愿意给用户几十块钱的补贴,但是依旧要你出0.01元,他们不会在乎这点钱,但是这0.01元可以让你绑定银行卡。然后呢,当你发现手机软件+绑定银行卡带来了更好的支付体验,你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使用,这时巨头的目的就达到了。当消费者养成移动支付的习惯,巨头们就再也不用担心盈不盈利的问题了。
“大数据”才是重头戏先来看个例子,今年七夕节过后,快的发布了《七夕,女神去哪儿了》一图,图中详细列举了七夕时全国主要城市女士在22点10分打车的去向,其中叫车目的地为饭店占比高的前五名分别为广州(49%)、重庆(40%)、上海(38%)、北京(35%)和深圳(34%),同时当天叫车去酒店比例高的城市前5名为长沙(53%)、深圳(49%)、杭州(46%)、上海(45%)、北京(43%)。
看了这组数据,不知道大家心里怎么想。打车软件每天从用户地理信息数据中挖出的信息是难以想象的,一旦有其他关于用户的信息终于配合,可以产生绝佳的效果。例如如果阿里将地理信息与其本身拥有的用户信用记录,购买记录,实名来做一个商品的强推荐系统,其效果可以用可怕来描述。当然大数据的玩法还不止这些,当使用打车软件的人足够多,就能用这些数据制作一份城市的商业地图,它可以精确的展示城市热门区域。这些信息有啥用呢?在商业上,互联网巨头完全可以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商业地产的规划,哪块地的商业价值可以与万达买的那块相比,从数据中可以清楚体现。
打车软件产生的大数据为腾讯和阿里带来了用户巨量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定位信息,加上阿里原本拥有的用户消费信息,腾讯拥有的用户关系网络,两大巨头在对用户信息掌握程度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大数据的价值不仅可以运用在商业方面,对于城市建设也有很大益处。分析打车频率和常用地点后,就可以掌握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与堵车节点,如果提供给市政建设部门和交通部门。可以改善交通,缓解堵车现象,提高道路使用率。在规划新的城市道路时也可以提高参考。
打车软件的全面铺开是两大巨头在掌握用户信息方面的又一次发力。滴滴打车为腾讯弥补了缺乏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短板,快的打车则是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一次大胆投资,而事实上,大笔资金投入后带来的用户量回报也是值得的。最后,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似乎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仅仅是他们所获取信息的价值将来就可以为公司和投资人带来等额甚至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