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2月3日报道:一直以来艺术圈流行这么一个说法,恨一个人就建议他开画廊,如今呢,升级了,恨一个人就建议他做艺术品电商。谁也没想到会有今天,艺术品电商不但没有成为一个吸金的利器,反而给人误认为是一个杀人、害人的“秘密武器”。这个着实叫人尴尬不已,但也无可奈何,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如今艺术品电商看上去很美,热闹的很,拿到天使、A轮投资,房企携几十亿资金投入,实际又如何呢?所占市场份额有限,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绝不是靠钱能砸出来的
要论有钱,亚马逊、淘宝、苏宁,哪个也不会吝啬上百亿的资金玩这个的。那他们为什么做不好呢?是因为不懂吗?
的确是,电商和艺术品电商截然不同,一是商品属性不一样,一般电商的商品是可批量化,艺术品是不可批量化,个性化;二是人们的需求不同,一般电商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比较直观、有效,艺术品在某种意义上给认为是精神食品、投资品。正因为他们不懂,所以就追求大流量、低价格,拼命的拓展客户,客户越来越低端,艺术品的价值越来越低,甚至有可能沦为人工“装饰画”级别了,同时也将传统市场上的潜在用户直接pass掉了,太低端了,没品位了,谁还玩?
诚然有些艺术品电商,创始人、投资人本身就有很深的艺术造诣,还有一大堆别人无法复制的艺术资源,也想对这个艺术市场愤青一下,革一下传统的命。真的能如愿以偿吗?笔者的一位朋友是资深藏家,手里的书画估值上千万,他指导一个艺术品投资者轻松赚到上百万。估计一幅齐白石的精品估计能抵得上一个A轮融资吧?这个更悲催。
太懂了为啥也做不好?
其实,他们一时很难做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太懂了。
太懂市场了。2014年一年2000亿的市场份额,这可是一块肥嘟嘟的大肉了,任谁都垂涎欲滴。所以,有人总想在这个2000亿里做文章,总想打烂一个“旧社会”,这些画廊、拍卖会、艺术经纪人、批评家啦,关门的关门,失业的失业,重现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一幕。这哪行啊?我们现在是和谐社会,玩这一套只有死路一条。
太懂艺术品了。笔者看了不少的艺术品电商,千变万化的宣传语中,都是一套基本词,我们这些艺术家都是有潜力的,今天你一万买了,过个十年八年的,涨到几十万、上百万都有可能。要知道一个世纪能够沉淀下来的艺术家也就上百位,几个艺术品电商下来几万位艺术家,这个如何保证呢?这不是给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吗?
太懂藏家了。所以他们拼命的宣传“大肉”、“捡漏”理论,于是,这些新藏家也会这么想,万一真的涨了呢?可万一真的不涨了呢,你猜他们会怎么办?
如今的艺术品电商做的不是一个增量的市场,而是一直局限在一个盘子里搞,无论怎么折腾,都是一回事,肉从锅里到碗里,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对这些艺术品电商的先驱者笔者报以十二万分的敬意,乱喷之词,绝无恶意,乃一孔之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