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2月27日报道:毫无疑问,SNS和C2B一直是大淘宝平台最热门的概念,最难解的题。以C2B为例,马云、张勇和曾鸣都在不同场合描述过其”美丽“之处——以销定产,通过高效的供应链实现零库存。但这究竟离现实有多远?《北京商报》的文章《阿里借力平台优势力推C2B 垂直电商“敬而远之”》引发业内热烈讨论,文章评论称,垂直电商的共识是:垂直电商不适合做,只有坐拥庞大用户和资源的大平台能玩得转C2B。
为什么?这究竟是模式所限还是观念之赘?若真如此,哪里是C2B的试验田?
C2B无法规模化
《北京商报》采访了某鞋类垂直电商副总裁称,“不仅没有库存还能借助庞大的用户需求来压缩成本,(但)这事做不了啊”,他进一步指出,“做个三四款的预售是可以的,但如果不能量化,那C2B的意义就趋近于零”。他的结论是,“我们肯定不会做C2B”。
优购网CMO徐雷表示认同此观点,“C2B现在很难形成规模,不能用个体的成功代替群体性的未来”。他甚至建议“去NIKEid定制一双自己的鞋再来评论C2B”。NIKEid能够实现个性化产品设计,消费者可以通过它定制专属于自己的产品。
换言之,小众人群的个性化必然限制了产品的规模,垂直电商利用大规模压低成本,如何在规模上满足多层次的个性化,这在垂直电商普遍性盈利困境下,并不现实……
C2B无盈利模式
艾瑞电商分析师苏会燕在接受上述采访时称,“垂直电商做C2B确实跟淘宝做不是一码子事,或者说做起来相对比较难”。以鞋为例,订单从确认到出货最少要半个月,等到用户手中需要三周。而大部分商品都是有季节性的,第一个月是新品,第二个月打折,第三个月就得清仓了。有多少用户愿意为预售花三个月的时间?垂直电商们没有把握。
科通芯城营销总监刘宏蛟认为,垂直电商C2B在中国还不成熟。国内个性化定制用户数量少,大多数用户还没有形成为个性化定制附加值买单的习惯。而C2B对于柔性化供应链要求很高,现在大多数企业难以平衡柔性化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问题,因此,供应链的把控成为了一个关键制约;另外,当前电商都是规模利润,但C2B的盈利模型没有规模化,个性化的溢价盈利也尚未成型。
淘宝C店作试验田
文章称,在垂直电商看来,淘宝C店们才是应该尝试C2B的最佳试验田,当然试水的C店是具备一定量级的。“这类网店不着急追求大规模,常年坚持聚集了一层用户之后就可以做C2B,是小而美的典型,也是C2B的典型”,业内人士如是说,“而一年销售额达到一个亿之后差不多就算是上量了,人群开始分层就很难再小而美了。”
虎嗅之前的报道《”淘品牌“为何做不大?对”淘品牌“应有怎样的发展观?一名VC的看法》证实了这种观点,SK创业投资基金副总裁简江认为,客户群很窄,但反而能使客单价很高、毛利高,这样的企业在2000-3000万的年销售规模有很多,未来可能成为淘宝”小而美“的品牌部队。
事实上,在垂直电商综合化、重资产的道路上艰难探索之后,”个性化定制“一定被认为是”出路“,但这条路似乎更难赚钱——C2B是买家驱动,而非卖家驱动的商业模式,虽然这代表了未来的趋势,但前提条件很明显:
1、有利润支撑,依行业而定。@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评论称,即使是淘宝也未必能顺利转型,柔性供应链难度太大, 除了仿款,服务是很难柔性的。@聂风(悠品网市场总监)认为:看行业而定,一些创意个性而有利润支持柔性生产的产品早就开始C2B。
2、控制供应链。戴尔其实是C2B的祖师爷,核心是控制供应链。@慕容英—陈道昆(商务快线副总裁):C2B的确符合网民行为习惯,也的确不适合垂直电商,除非链主企业有足够话语权,否则没法完。
3、客户获取成本低。当垂直电商的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昂贵时,谁还敢试C2B。@国柱刘(allchina.cn创始人):因为C2B会损害卖家利益,等于买家团购。如果卖家利润降低,垂直电商收益也会降低,所以垂直电商不愿玩C2B。但淘宝这样的大平台无所谓,因为买家太多,没有卖家愿意舍弃,此外卖家众多,总有愿意接受此方案的。